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走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陳玉宇認為,這不完全是需求不強勁帶來的,而是因為產業升級轉型在十字路口。傳統制造業沒有前途,難以創造適應上升勞動力成本的就業崗位。新的投資機會不明朗,不確定性大,這種中期因素導致投資勢頭不強,再加上房地產控制、經濟增速不振,短期無好辦法扭轉。中國的制造業企業面臨普遍的轉型。 這個轉換期,中國面臨的挑戰很大。政府面對這個情況,可以做的也不多。以前的發展階段,政府和企業都比較容易看清楚該如何做、如何投資,比如政府大力投資基礎設施沒錯,政府扶植制造業沒錯。但是,在探索依賴技術和勞動生產率的發展階段,無論政府還是企業,在選取未來的投資方向上,都面臨巨大不確立性,不知道該怎么辦。長期力量決定中國會在一個適度的增長狀況下掙扎數年。原因在于制造業飽和。制造業面臨持續上升的勞動力成本,尋找代表未來的制造業投資機會非常不易,也依賴于各力量的相互作用。出于短期的目標考慮,政府發現經濟增長勢頭太弱,會有所提振,將集中在基礎設施和創新企業。相信力度不會很大。當下已不再是2009年那樣短期需求突然降低,而是產業結構被迫轉型,新的投資機會不確定性太大導致。下一個經濟周期,中國經濟的增長點將出現在依賴于技術和生產率提高的新型制造業及伴隨城市化和人口集聚形成的現代服務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