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國資委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務,只保留16家央企從事房地產;2011年,魯能集團、中航工業、神華集團、中煤集團、新興集團5家央企獲批保留房地產業務,房地產央企從16家增至21家。如今,魯能、神化、中煤等央企的老對手,大唐集團也在房地產行業發力。
2013年5月10日,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地塊受到諸多品牌房企的關注,在萬科地產、招商地產、佳兆業地產、金科地產等房企的爭奪下,該地塊拍出7.85億元,折合樓面價8727元/平方米,成為重慶今年以來的“單價地王”。
在房企巨頭的激烈爭奪下,記者注意到,大唐集團全資子公司、實力房企重慶渝能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渝能產業)也現身上述土地競拍會。
渝能產業相關負責人昨日(5月13日)向記者表示,未來公司還將繼續拿地擴張,增加公司土地儲備。
記者致電大唐集團旗下曾持有渝能產業全部股權的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唐發電)副總經理周剛,但其稱自己在外地,不方便答復。
非房央企子公司現身搶地
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地塊為二類居住、商務用地,土地面積2.84萬平方米,起拍價為3.23億元。熟悉重慶市場的地產機構人士向記者透露,因為地段優質,早在這塊土地掛牌初期,就有一些房企盯上了。
在5月10日的重慶土地競拍現場,包括招商地產、保利地產、萬科地產、佳兆業地產、藍光地產等9家房企集中亮相,硝煙“一觸即燃”。最終,重慶本土企業和瑞地產以7.85億元拿下上述地塊,溢價率高達142%,折合樓面地價為8727元/平方米,成為重慶今年的“單價地王”。值得注意的是,渝能產業也現身拍賣會,對這幅“地王”虎視眈眈。
渝能產業營銷總監蔣姝告訴記者,“渝能產業非常看重這個地塊,這個地塊位置在市區南濱路,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景觀也是獨一無二的”。
蔣姝表示,8727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在渝能產業看來還是偏高,所以選擇了放棄,“這次競拍并不會影響渝能集團今年的拿地計劃,今年渝能集團還是會繼續出手拿地,增加土地儲備。”
自國資委發布央企“退房令”以來,非房央企在房地產市場上的動作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但在媒體報道中,多數非房央企在涉入房地產項目時,往往以“文化產業”等名義來繞開“退房令”,大唐集團此次的“不退反進”顯得頗為直接。
“退房”疑云
事實上,大唐集團一度被認為將主動退出房地產業務。
2012年12月28日,渝能產業100%股權轉讓突然出現在了北京產權交易所網站上,掛牌出讓起價為5.38億元,掛牌轉讓期限截至今年1月28日。當時渝能產業由大唐發電間接持有全部股權,而大唐發電則是大唐集團的子公司。
據悉,渝能產業前身為1992年成立的重慶渝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屬于重慶最早從事房地產開發的本土企業之一。該公司注冊資本3億元,是大唐集團旗下的大型企業,其經營范圍除了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外,還包括電子化工產品高新技術開發、電力資源開發等。
上述股權轉讓對交易對手的要求頗高:意向受讓方應為中國境內注冊且有效存續10年以上的內資企業法人,連續3年盈利,總資產不低于30億元,不接受聯合受讓。市場人士認為,這可能是大唐集團退出房地產業務的舉動,但擔憂其可能轉讓失敗。
彼時,《重慶商報》就意向方報名情況采訪過北京產權交易所相關工作人員,但其未予透露。
謎底在2月6日揭曉。大唐發電對外發布公告稱,渝能產業的全部股權已被轉讓給中國水利物資有限公司。
據悉,中國水利物資有限公司是大唐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其業務范圍涉足貨運代理、水利與電力企業投資、機械設備與汽車銷售、工程技術與信息咨詢等。上述公告顯示,此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對于此次交易,大唐發電表示,此次轉讓是為落實監管機構對公司實施再融資行為的相關要求,有利于促進公司再融資方案的實施。
渝能產業營銷總監蔣姝向記者表示,上述掛牌出售公司全部股權,屬于集團體制內進行完善的流程,跟“央企退房”沒有關系。(實習生周以軒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