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4月份CPI同比漲幅和PPI同比降幅均超出市場預期。經濟學家認為,CPI和PPI矛盾的走勢顯示實體經濟衰弱,但通脹壓力還在加大,外圍經濟體降息潮也使得央行運用貨幣工具難度進一步加大。 數據顯示,4月CPI同比上漲2.4%,略高于市場預期,而PPI同比下降2.6%,在前期不斷回升后又有所回落。而此前“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月度調研”預測均值分別為上漲2.2%和下降2.3%。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4月份CPI同比增長主要是受低基數影響。H7N9拉低禽豬肉價格,但牛羊肉和蔬菜價格上漲使得食品價格漲幅整體與往年持平,供給過剩令非食品價格跌幅較大,PPI跌幅擴大也反映了這一點。 渣打銀行報告認為,今年下半年食品價格漲幅將大幅反彈。一方面是由于被抑制的消費得到釋放,另一方面是因為肉商為彌補現階段的損失而提價。“長遠來看,一旦市場平靜下來,當前壓低食品價格的這些因素或將轉為價格推手。” 而對于PPI跌幅超出預期的原因,有分析師表示,一方面是來自上游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國內工業活動景氣度偏弱。其分析認為,由于PPI繼續下探,不得不重新估計庫存周期的進程。盡管目前中游制造業處于庫存底部位置,但在價格穩定的預期形成之前,企業補庫存的動力會偏弱。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對外指出,PPI反映實體經濟衰弱,需要降息支持,國外也是降息居多。但CPI在經濟不景氣背景下仍然漲2.4%,房價大漲,沒法降息。他建議“或降息同時擴大利率浮動區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