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陳文玲認為,美日歐這三大經濟體面臨的債務困境、財政困境和貨幣困境將給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帶來很大的風險,需要謹慎應對。
一是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風險。美日歐三大經濟體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將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現在鐵礦石價格已經開始急轉直上了。2012年由于中國鋼鐵生產整體下降,對鐵礦石需求量下降,鐵礦石價格持續(xù)走低。今年貨幣寬松政策導致的“流動性泛濫”,首先反彈的就是鐵礦石價格。如果寬松貨幣政策時代不結束,2013年大宗商品價格有可能出現非常大的變動。石油價格存在一個很大的變數,就是美國頁巖氣技術已經成熟,非石油能源已經占到能源供應量的40%,2015年目標是達到65%,2017年目標是成為石油輸出國,2020年成為超過沙特阿拉伯的最大能源輸出國。這可能從根本上改寫能源國際布局,改變因能源問題爆發(fā)戰(zhàn)爭的情況。
二是國際貿易風險。目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加劇的趨勢。從1946年關貿總協定開始,貿易便利化、自由化的主導者和推動者是發(fā)達經濟體,貿易便利化、自由化幫助他們迅速占領全球市場,而現在他們是自由貿易的阻礙者,中國為代表的發(fā)展中國家成為了自由貿易的主導者。這就是當今全球貿易格局的巨大變化。1978年,中國的國際貿易量只有206億美元,現在我們已經成為第一出口大國。我國出口優(yōu)勢之一就是價格優(yōu)勢,但在目前這種全球寬松貨幣政策面前,也面臨著巨大的國際貿易風險。我們存在兩難選擇,如果我們也實行寬松貨幣政策,那么我們出口商品的價格優(yōu)勢就會相對下降,如果我們不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在全球寬松貨幣政策大背景下,我們肯定吃虧。所以,目前我們面臨的國際貿易風險還是相當大的。
三是通脹風險。通脹風險是全球性的,而不僅僅是中國。因為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必然帶來工業(yè)原材料價格上漲,工業(yè)原材料價格上漲,必然帶來工業(yè)制成品價格上漲,帶來出口商品價格上漲。雖然它有一個時滯期,但這個價格鏈條是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昀,有連鎖反應。
四是經濟倒退風險。全球經濟整體衰退的風險從金融危機到現在并未得到緩解。目前,三大經濟體都沒有走出困境,整體經濟增長乏力,總需求依然疲弱,會對我國出口貿易產生很大影響,美日歐三大經濟體是我國傳統(tǒng)出口市場,曾占我國出口總額的60%,金融危機之后已經降到50%多。三大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對我國經濟影響非常大。我國2012年GDP增速降到7.8%,今年經濟增長仍面臨較大的國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