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曲陽西洋雕刻作品 |
惟妙惟肖的佛像,美輪美奐的石亭,栩栩如生的雄獅,婀娜多姿的淑女……步入曲陽,猶如進入了絢麗多彩的藝術殿堂。
“上到九十九,下至剛會走。庭院作廠房,小錘叮當響。要說打雕刻,人人有一手。”這首當地民謠形象地說明了曲陽雕塑業的繁榮。
注入文化元素,冰冷的石頭有了生命力
據《曲陽縣志》記載:“黃山(曲陽縣境內)自古出白石,環山諸村多石工”。從西漢至今,雕塑已成為曲陽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1995年,曲陽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雕刻之鄉;2006年,曲陽石雕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和2011年,曲陽縣兩次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石雕)之鄉;2011年,曲陽雕塑文化產業園被授予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
出曲陽縣城,沿曲(陽)新(樂)公路南行,一家家雕塑廠次第延伸,一件件人物動物雕像形態各異。這段從縣城到羊平鎮10公里長的“雕刻長廊”,匯聚了1000余家雕塑企業,形成了全國最大的雕塑產業聚集區。目前,曲陽雕塑已成為河北省特色文化產業,全縣共有雕刻企業2300多家,從業人員10萬余人,年創產值40億元,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曲陽縣委領導說,“引進人才,給雕塑產品注入文化內涵,曲陽雕塑才能搶占行業發展的制高點。”
“現在的雕塑作品并不是都放在寺廟里讓信徒朝拜,而是以藝術品的形式展現在眾人面前。這就要求不能墨守成規,要研究人物骨骼、肌肉的比例,這樣才能雕刻得惟妙惟肖。”在處處洋溢著藝術氣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甄彥蒼創建的雕刻藝術宮里,38歲才學雕刻的甄彥蒼說,“注入了文化元素,冰冷的石頭就有了生命力,這也是對曲陽雕塑最好的傳承。”
上世紀八十年代,曲陽雕塑大都以動物、佛像為主,外國人對此不感興趣。“為什么不用雕刻獅子、佛像的傳統雕刻技術,雕刻西方人物呢?”于是,甄彥蒼將傳統與西方雕刻技法相結合,開創了曲陽石雕的西洋流派。如今,在甄彥蒼的帶動下,僅該縣黨城鄉從事西洋雕刻的就超過6000人。
產業升級,創新不只一事一時
近年來,曲陽縣高度重視文化產業,大力實施“文化強縣”戰略,充分發揮資源、技術、人才優勢,組建新型雕刻、巨型雕塑、園林建筑雕刻等9大集團,推動雕刻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
榮杰雕刻石材有限公司主攻巨型雕塑,采用“安氏放大法”承制的樟木巨雕“哼哈二將”(被日本列為國寶)、廣東三水長108米的世界第一大臥佛和山東蒙山高218米的老壽星巨雕,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為發揮集團承做巨型雕塑的豐富經驗,以及擁有2名河北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的人才優勢,曲陽以其為龍頭組建了巨型雕塑集團。“組建集團后,起步期年銷售額可達到3億元,是我們公司去年銷售額的5倍。”公司經理、“安氏放大法”發明者安榮杰說。
“這是為神威藥業制作的歷史名醫浮雕。”安榮杰介紹說,“這組浮雕共168平方米,近30個人物,30多名工人已制作了3個多月。為讓這組浮雕活靈活現,公司組織技術骨干在精細上求突破、求創新。”
對曲陽雕塑這個富民產業來說,突破、創新不只一事一時。
在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民營企業——曲陽宏州石業集團院內,切割、雕刻、打磨、包裝,員工們井然有序地忙碌著。近年來,宏州石業集團依靠曲陽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的政策,由十幾年前只有18名工人的小作坊,發展到目前在北京、杭州等地設立了8家分公司、600名職工的大型雕刻集團。
作為曲陽首家銷售額超億元的雕刻企業,宏州石業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2009年4月,這家公司精雕細琢的10塊長120厘米、高60厘米的漢白玉成語浮雕成為上海世博會河北館裝飾亮點。
“企業只有提升管理、創新產品才有市場,而文化則是企業最具核心的競爭力。”集團董事長劉宏立對“文化強縣”戰略的實施如是說。“過去由于沒有高端設計人才,石雕產業長期止步在‘設計’環節。只有‘健腦’,具備了設計—加工—銷售—安裝于一體的產業鏈條,才能激活雕塑產業的快速升級。”
于是,“健腦”便成為激活曲陽石雕產業升級的重要一環。在全國唯一以石雕為骨干專業的曲陽雕刻學校,雕刻實訓基地、雕塑研發中心便成為曲陽石雕的“健腦”基地。校長趙淑紅介紹,學校建校20多年來,培養了近3000名畢業生,其中65%的畢業生創辦了雕塑企業和雕塑工作室。
富民強縣,雕刻是曲陽文化產業的“脊梁”
“雕刻是曲陽乃至河北省文化產業不可或缺的‘脊梁’。近年來,我們通過舉辦雕刻節、展銷會和參加上海世博會、深圳文博會等活動,壯大了企業規模,提高了企業產品檔次,使曲陽雕塑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曲陽縣縣長于振海道出了曲陽雕塑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秘訣。
做強雕塑文化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希望,也是富民強縣的主要途徑。為促進曲陽雕塑文化產業科學發展,2010年4月,曲陽縣聘請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研究院課題組制定了《河北省曲陽縣雕塑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11—2020)》,將石雕、木雕、根雕、銅雕、泥塑等十大門類“打捆”,統稱為“雕塑”。
2011年2月,曲陽雕塑文化產業園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目前,曲陽雕塑文化產業園區已投入資金達10億余元,入駐企業398家,規模以上雕塑骨干企業達到30余家。預計到2020年,曲陽雕塑文化產業園區占地將達到20平方公里,聚集重點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雕塑業產值達到255億元。
從遙遠的胚胎到今天的繁榮,曲陽雕塑的發展軌跡猶如一條閃耀著智慧之光的藝術長河,從古至今,奔流不息。石歌鏗鏘,天機漫泄,鴻篇巨制,厚積薄發。在新的發展機遇面前,60萬曲陽人民正向著“富裕文明、平安和諧、山川秀美”的宏偉目標創造著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雕刻著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