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今天有媒體報道,前中國首富、光伏界的第一位大佬——尚德電力創始人施正榮與公司現任CEO金緯,已經被有關方面采取暫時性的限制出境措施。一位接近無錫市委的知情人士透露:“施正榮看來這次的確有麻煩了! 施正榮有“中國光伏第一人”之稱,他曾將一個陌生的太陽能行業引入中國,并帶動發展到上千億產值,創造了個人財富神話。2005年,施正榮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100%控股無錫尚德的“尚德電力”,并在紐交所上市。2006年尚德電力的股價達到40美元以上,施正榮以23億美元,相當于186億元人民幣的財富,成為當年的中國首富。 但是,到了2008年,施正榮的財富遭遇拐點,到2012年下滑至30億元。2013年3月14到15日,尚德股價兩天暴跌38%,收盤價0.67美元,市值僅剩1.5億美元。最近,久未公開露面的施正榮接受了央視的專訪。 施正榮: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這兩年投資過熱所造成的暫時性產能極度過剩,據我所知,有一百多個城市都在建光伏產業園,都在創千億的光伏行業。 昨天,尚德電力的上市主體——無錫尚德宣告破產重整。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認為,尚德破產是對整個光伏行業的沉重打擊。 石定寰:我覺得更嚴重威脅著這個行業的骨干企業,也就是我們在全球名列前幾名的企業,如果他們遭到很大打擊,對我們培育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有媒體說,由于無錫尚德破產,創始人施正榮從昔日百億富翁走下神壇,他的資產也在一夜之間全部清零。但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破產針對的是公司,并不是個人。施正榮通過私募、金融機構代持、轉移海外等多種方式,隱藏了龐大的家族財產,外界很難知曉。因此,他的資產肯定不可能是零,他仍然是富豪。 此前有尚德內部人士向媒體爆料,施正榮和其他高管通過關聯交易,向自己控制的亞洲硅業等公司進行利益輸送,掏空了上市公司的資產,而這正是施正榮隱形財富的來源,也是他被限制出境,接受內部調查的原因。 據報道,2006年12月,一家名為亞洲硅業的公司在青海省注冊成立,從事多晶硅材料制造。知情人士透露,從2007年至2011年的五年間,尚德總共向亞洲硅業提供了15億美元的無條件支付合約,將7000萬美元的預付款和1000萬美元的無息貸款。 作為亞洲硅業的唯一客戶,尚德通過幫助融資、墊付款項、采購大單等方式,對亞洲硅業進行了持續不斷的支持,而施正榮正是亞洲硅業的實際控制人。一位來自無錫市政府的人士說,在2012年初,尚德財務狀況已經惡化的時候,施正榮仍然堅持向亞洲硅業支付了一筆不菲的預付款。 公開消息顯示,美國投資者已經就施正榮及尚德管理層借亞洲硅業掏空尚德電力,挪用公司16.8億美元投資資金,為施正榮個人公司提供無息貸款等情況,提起訴訟。美國法院也已經對此立案調查。 除了亞洲硅業,施正榮還是上海尚理投資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張唯是施正榮的妻子,總經理陳秋鳴則是施正榮的多年好友。這家公司的生意要比無錫尚德好太多,它在金剛石制造、新能源領域、甚至文化產業方面的投資,都有豐厚的回報。 然而,不管是亞洲硅業,還是尚理投資,都是施正榮個人的資產,與上市公司尚德電力無關。而尚德電力在產能過剩的行業因素,和施正榮個人的激進決策雙重打擊下,最終走到了窮途末路。 在光伏產業發展之前,多晶硅是價格極為便宜的工業原料,2007年底,黑市價格創下每公斤400美元的天價。施正榮當時決策與國外供應商簽訂了將近70億元的多晶硅供貨合同。 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多晶硅迅速滑坡,目前,價格已經跌到每公斤20美元左右。施正榮不得不與供應商解除合同,因為違約進行了巨額賠償。同時,施正榮主導投入3億美元建設的非晶硅薄膜電池生產線,最終也不了了之。 為了拯救無錫尚德公司,無錫市政府曾經提出多個方案,包括讓施正榮用個人的其他資產做抵押,換取國有資本進入;或者讓施正榮放棄自己在尚德電力的股份,讓國有資本接盤,這些方案都遭到施正榮的拒絕。如今,無錫尚德破產重整,施正榮出面表示,大家應該共同努力,來度過難關。但對他來說,更嚴重的問題,恐怕是對他進行的關聯交易的調查,以及美國投資者的指控。 施正榮:我認為,目前出現問題這是事實,在目前的情況下,政府、銀行、公司員工、管理者、董事會,各方都在盡最大的努力來使公司渡過難關,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