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制藥3月18日開盤大跌超過8%,收盤跌6.89%。此前3月15日,美國開出針對中國制藥企業的首張反壟斷罰單。華北制藥及其下屬子公司河北維爾康制藥因涉嫌維生素C(VC)反壟斷訴訟案,最高將付出1.623億美元(合10.087億元)的罰款。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許銘介紹:“醫保商會已經在3月18日作出緊急聲明,華北制藥方面也派出專人正在北京商議對策。商會支持企業提出上訴。”
華北制藥與東北制藥、石藥集團、江山制藥同為國內VC四大生廠商,產量占全球的60%左右。2005年開始,美方以中國VC生產企業涉嫌價格同盟為由,將四大生產企業告上法庭。但除了華藥之外,其他三家企業均已在庭外和解。
石藥集團的上市平臺中國制藥集團3月17日稱,石藥于3月12日與原告達成和解,支付了2250萬美元。江山制藥則早在2011年5月就已經簽署了1050萬美元的和解協議。東北制藥也已和解,但公司證券事務部未透露具體費用。
許銘表示:“目前距離美方一審決定下達還有28天時間,所謂處罰金額只是一個初步決定。在這期間國內企業還有機會提出抗議。”
3月18日,華北制藥證券事務部人士表示:“一旦一審判決書下來,我們一定會選擇上訴。”
轉型過程中的“行業指導”
目前VC平均出口價格為3482美元/噸,已逼近成本價
美國當地時間3月14日,布魯克林聯邦法院的陪審團認定,維爾康制藥和華藥集團涉嫌在美操縱VC價格。
盡管這并非法院作出的判決,但華北制藥稱,其在美國的代理律師已經轉達了這一信息,只等待一審結論的做出。而在收到正式的判決書之后,華藥將啟動上訴程序。《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這將是美國首例進入審判程序的中國公司反壟斷案。
VC是食品、藥品和飼料的重要原料,此前一直為瑞士制藥巨頭羅氏所壟斷。2000年之后,國內原料藥生產企業異軍突起,迅速成為國際VC市場上的主力軍。
正是由于國內企業的市場地位,導致國際VC價格暴漲暴跌,企業間惡性競爭不斷。2001年12月,醫保商會組織國內5家主要VC生產企業開會,達成了VC出口和價格的協議。此后,各大生產商每年都會舉行這一例會。
這一例會成為美方指證國內企業“價格同盟”的證據。2005年,美國Animal Science
Products公司和Ranis公司起訴中國企業合謀抬高VC價格。
2008年4月左右,美國原告修改起訴狀,華北制藥正式被列為被告之一。2012年1月份,針對四大家的訴訟合并為集體訴訟,于2012年11月5日開始審理。
事實上,工信部和發改委根據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方向,會在每年年初制定VC生產計劃。2011年3月25日下發的《2011年維生素C生產計劃等事項的通知》就要求,當年全國安排維生素C生產計劃10萬噸,較上年同期壓縮30%。
因此醫保商會認為,美方的決定沒有考慮到當時中國在經濟體制轉型過程中VC產業監管和行業指導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國內VC產業目前仍處于產能嚴重過剩的狀態,2月28日,國內平均報價為23100元/噸,連續3個月以來一直呈下滑走勢,價格已接近成本價。2013年1月,我國共出口VC7978.15噸,環比下降23.86%。
在這樣的格局下,對華藥克以10億元人民幣的罰款無疑雪上加霜。上述華藥證券事務部人士表示:“華藥每年出口美國的VC金額也只有為1億元人民幣左右。”而目前VC平均出口價格為3482美元/噸,也已逼近成本價。
華藥尷尬
目前唯一的扭虧前景在于大股東冀中能源的注資
在其他三巨頭都已和解了結案件的同時,華北制藥卻單單被罰款。
江山制藥總經理秘書史雅如曾表示:“江山和解的初衷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我們的產能本身并不大。”
東北制藥VC年產能為22000噸,江山制藥產能也在20000噸左右,石藥集團產能最大,在30000噸以上,華北制藥則為25000噸。
與其他三家公司不同,華北制藥并未選擇庭外和解,這可能與其行業地位有關。東北制藥的VC是其主導業務,并曾在2011年6月申請定向增發24.3億元投入VC生產;石藥集團的VC生產線通過了美國FDA的認證;江山制藥則有企業設立在美國。對于這三家來說,美國的VC業務都是無法舍棄的。
華藥的情況較為特殊,即無在美資產,也并非最大的供應商。即便敗訴,最多只是從此撤出美國市場,而不用繳納罰金。而且訴訟的法律過程也要進行一段時間,在此期間華藥仍可以正常出口。或許正是出于上訴考慮,華藥才沒有選擇和解,而是直面訴訟。
華北制藥有著自己另外的煩惱。2012年前三季度,華北制藥凈虧損7179萬元,公司被迫以收取土地出讓補償金的方式勉強保住2012年年報收益為正。如果再負擔10億元的罰款,即便承擔主體是其子公司,無疑也將加大華藥的經營壓力。
內部人士對華藥的前景并不樂觀,目前唯一的扭虧前景在于大股東冀中能源的注資。此前冀中能源入股華北制藥時,董事長王社平曾承諾注資50億元,并且在2011年10月兌現了其中的30億元,幫助華藥搬遷擴建成功。
但無奈近三年來華藥經營業績每況愈下,冀中能源剩余的20億元注資承諾至今未見動作。目前華藥又面臨巨額罰款訴訟,2013年能否保住凈利潤不虧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