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于19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39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招標利率持穩于2.75%。 由此看到,本周公開市場共有正回購到期400億元,加上民生轉債申購資金解凍,則流動性壓力總體無虞。 中債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收盤,銀行間回購利率漲跌互現,其中隔夜、7天和14天品種利率分別行至2.497%、3.072%、3.294%,仍處于相對較低的位置。 對于近期公開市場操作的解讀可以歸為兩點。一方面,公開市場操作中量的變化主要在于控制基礎貨幣的平穩投放,并非一味地緊縮操作,且3月通脹料將再度回落、短期風險可控,因此目前出于“防通脹”的貨幣政策收緊仍為時尚早;另一方面,價的穩定明確了公開市場引導資金利率回歸合意水平的目標并未發生改變。 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基于中性對沖思路的考慮,未來“實際不緊+預期不松”的資金格局仍將延續。 來自申萬的研究觀點認為,在未來的時期中,現實資金面的寬松和預期的緊縮將相伴而生。短期利率特別以隔夜回購利率為準,將更多受到現實資金面條件的影響,而長期資金回購利率則更多加入了預期因素。 業界普遍預計,短期利率依然可能保持低位,但長期貨幣市場利率與短期利率之間的利差將存在放大的可能,這種放大是預期緊縮的結果。 國泰君安債券研究員陳雷亦表示,“本周(3月18日-3月22日)公開市場有400億元正回購到期,且民生轉債申購資金將解凍回流,預計短期資金面仍將平穩運行。但下周隨著季末時點的臨近,在指標考核因素下,銀行資金需求提升或對資金面再度形成沖擊。” 陳雷預計,下周伴隨市場對跨季資金需求的增加,7天以上資金利率進一步上攀的可能性較大。 “個人認為,后續仍應堅持相對謹慎的觀點,即短期資金寬松(財政存款下撥、存款準備金退回及外匯占款的可能恢復)并不能改變中長期收緊的格局。”一位商行交易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隨著季末的臨近、跨季節資金的不確定、房地產調控引發的貨幣政策收緊,中性卻實質偏緊的貨幣政策可能會是未來管理層的政策取向。而且,伴隨央行正回購的不斷加碼,如果沒有外源性貨幣的創造,其累積效應將使資金面失去基礎貨幣,從而引發流動性的相對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