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月18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這是國家電網公司迄今為止獲得的國家科技進步最高獎項,也是我國電工領域在國家科技獎上收獲的最高榮譽。
電力裝備制造業是支持國民經濟建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支柱產業,電氣化程度是體現國家整體實力和國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依托特高壓工程實踐,攻堅克難,研制成功全套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在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制造水平的同時,在世界電工領域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
建設特高壓拉動電力裝備業跨越發展
“十一五”期間,國家從能源和電力工業發展全局出發,做出了發展特高壓輸電的重要決策部署,帶來國內電力裝備制造業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特高壓設備額定參數高,協調控制復雜,運行條件更嚴酷,對產品可靠性要求更高,還受到運輸、安裝等條件的嚴格約束,研制難度極大,是國際高壓設備的技術制高點。國外上世紀60~90年代開展了前期研究,但沒有形成成熟適用的技術、設備和標準規范,特高壓技術研發極具挑戰性。
隨著中國特高壓工程建設的開啟,以中國西電集團為代表的我國裝備制造企業與電網公司通力合作,展開科技攻關,實現了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研制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大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的批量生產能力:
產品創新水平國際領先。成功自主研發世界首臺特高壓交流63kA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雙柱并聯結構的1000MVA特高壓單相自耦變壓器、世界最大容量并聯電抗器、國內首臺世界領先水平的特高壓避雷器、變壓器套管、棒形支柱瓷絕緣子、電容式電壓互感器以及國際領先水平的±800kV特高壓直流換流變壓器、換流閥、平波電抗器、干式套管、避雷器等,實現了技術水平從“追趕”到“領跑”的跨越。
試驗檢測能力世界領先。投資進行一系列重大試驗技術研究和改造,建立全球領先的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試驗中心,具備了交流1100kV、直流±1100kV等級輸變電設備試驗能力,高電壓、強電流等關鍵試驗能力世界第一,為輸變電行業高端產品研究開發和設計優化奠定堅實基礎,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研究設計能力顯著增強。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到再創新,建成了先進的系統研究與成套設計平臺,并在特高壓工程中實現系統主回路設計、計算確定主要設備參數、系統模擬設備運行狀態等,為關鍵設備的進一步研制奠定了基礎。采用先進的三維CAD數字化設計系統,大幅提高了設計質量和效率。設計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動了常規500千伏、750千伏設備的小型化、節能、降耗和降噪,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經濟性。
裝備工藝水平全面提升。投資數十億元進行生產技術改造,建設了特高壓制造基地,采用全封閉的高潔凈度廠房,建立了GIS及其核心零部件、大容量交直流變壓器等關鍵設備生產線,配備先進的數控加工、工藝工裝和檢驗測試設備,生產規模、制造能力、加工工藝和檢測水平大幅提升,特高壓等成套技術裝備國產化制造水平顯著提高。
高水平人才隊伍基本形成。在吸收國內超高壓設備設計、制造經驗和引進消化國外技術的基礎上,通過研發活動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在工程實踐中培養人才、鍛煉人才,形成了具有企業特色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老中青”三結合的創新型人才梯隊,為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企業發展做好人力資源準備。
技術創新助推中國裝備業轉型升級
如果說特高壓是電網跨越式發展的一次革命,極大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那么電力裝備制造行業無疑是這場革命中的最大受益者。
形成國產裝備掌握市場主導新格局。長期以來,國內高端設備市場一直由國外企業主導,國內企業始終處于劣勢。伴隨著特高壓工程項目的實施,行業骨干企業掌握了特高壓設備制造核心技術,形成批量生產能力,具備成功運行經驗,國產設備的競爭優勢顯著增強,競爭地位發生根本性轉變。據不完全統計,2005~2008年自主研制500千伏交流變壓器和開關的國內市場份額僅占41%,而到2009~2010年該比例已迅速上升至63%,自主研制避雷器、互感器、絕緣子等設備的市場份額超過90%,控制保護等其他設備接近100%。
打造關鍵零部件全國產化供貨體系。特高壓項目的成功,帶動輸配電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全國產化供貨體系,實現了產業技術轉型升級。通過皖電東送、哈密-鄭州等特高壓交直流系統建設,初步實現不同制造技術的有效融合和提升,以晶閘管、特高壓變壓器用套管、出線裝置和開關用滅弧室、操動機構、盆式絕緣子、出線套管等關鍵材料、組部件實現國產化為標志,促進了其技術水平和質量穩定性的大幅提升,并在保持原有價格優勢的同時,實現從低端、低質向高端、高質的重大轉變,打破跨國企業的壟斷和競爭限制,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相對優勢。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盈利模式轉變。在特高壓技術的引領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由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場,發展到占領行業制高點,沖擊高端市場占有率,此外,集中力量積極搭建創新平臺,并在電力電子、新能源以及智能電網等新產業技術領域實現突破,提升了企業競爭力和影響力,加大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在收入中的占比,實現企業盈利模式的轉變。以西電集團為例,近三年特高壓產值年均增長10%,“十一五”期間主營業務收入、新產品產值年均增長20%和29%,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實現了規模化發展。
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實施進程。特高壓已成為中國輸變電設備制造的“金色名片”。通過特高壓工程,形成國際競爭中的獨特優勢,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有力地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實施全球化發展戰略,為實現電工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09~2010年,雖受到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但行業各骨干企業的出口仍逆勢上揚,年增長速度均超過30%,并多次在印度、巴西、菲律賓、中亞和北美中標重點工程項目,展示了與跨國公司在高端設備市場競爭并勝出的實力,在“裝備中國”、“裝備世界”的發展道路上邁出重要步伐。
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制造精品輸變電裝備
2011年,國家將發展特高壓、智能電網納入《“十二五”規劃綱要》,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中也著重提出增強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大力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先進輸電技術裝備,推動智能電網關鍵設備研制的發展方向。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規劃,到2015年將建成“兩縱兩橫”特高壓網架和7回特高壓直流工程,2020年建成“五縱五橫”特高壓網架和27回特高壓直流工程,投產特高壓線路7.8萬公里、變電容量3.2億千伏安、換流容量3.3億千瓦,初步估計設備市場容量將超過2000億元。
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巨大的市場容量,為我們建立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裝備制造產業提供了難得機遇,電工裝備制造業也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的春天。
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通過規模化的設備制造,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特高壓裝備制造優勢。通過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電網建設平臺,將特高壓輸電設備制造領域的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從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到建設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品牌、形成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超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積極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改變目前產業大而不強的現狀,增強綜合競爭實力,推動電工裝備制造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依托國家重大工程,推動設備在技術水平、質量工藝、成本控制等方面全面提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十二五”期間,繼續以特高壓工程為依托,集中資源和力量,完善自主研發的組織管理機制和激勵保障機制,通過產學研用聯合以及IPD研發模式,在重大設備攻關、產品質量升級、可靠性水平提升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制定系列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技術標準,形成一批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為企業大規模進入國際市場夯實基礎,實現國際市場投資、出口雙拉動。
特高壓電網建設,是中國重大裝備工業自主創新的一次跨越,也是世界電網發展歷程中的一次突破。我們將繼續堅持走開放式的自主創新道路,以特高壓電網建設為契機,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重大技術為突破口,推進我國由輸變電裝備“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帶動裝備制造業全面振興。
(作者為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