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網上盛傳,繼國五條出臺之后,深圳房價調控再度收緊并頒出了“限漲令”——2013深圳新房均價必須是“零增長”或者是“負增長”,絕對不可以出現“正增長”!
對此,昨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得到了否認答案,并表示稍后會出臺官方聲明。
3月13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明確表示,其并未出臺新的“限漲令”政策,而是在近期房價出現異動的情況下,該市兩年來已實行的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理性定價的調控機制及時發揮了作用。
下一步,深圳將按照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嚴格貫徹執行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按照保持房價基本穩定原則,結合深圳實際,按照國務院辦公廳文件要求盡快研究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同時,綜合采取財稅、金融、土地、市場監管等聯動措施,繼續執行限購政策,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給,確保房地產宏觀調控各項目標的實現,促進深圳市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而深圳的一些開發商則對媒體表示,事實上,該政策已經開始實施。
“限漲令”是真是假一時成了謎題。
“限漲令”再升級?
3月13日晚間,有媒體消息稱,深圳國土部門已出臺“限漲令”,明確要求2013年深圳所有新盤,成交均價必須實現月度環比零增長,即每個新盤、每個月的成交均價,環比上個月都不能上漲。并稱該政策已經開始執行,超出政府限價的項目不予備案。
據悉,限漲令是以今年2月份的成交均價為基準。此外,該政策細化到了具體每個樓盤,每個月的成交均價,而不僅僅著眼于片區均價、全市均價。
實際上,早在2011年5月,深圳市率先在全國實行限價措施,按當時深圳市國土委的規定,房價不能超過深圳GDP漲幅,房價不能超過10%,將限價目標分解到各區片,并直接對單個樓盤的預售價格進行限制。如果價格高于漲幅,將實現暫發預售證。
2011年7月份,又有消息稱,深圳將限價目標升級為“價格月度環比零增長”。要求新開售樓盤均價不能超過去年和片區均價。新政則細化到分戶型、按月的控制。
傳言中的“限漲令”是在上述背景上的再升級。
真假難辨
不過,“限漲令”新版本遭到了官方的否認。昨日,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主任王幼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此傳言予以否認,“目前國土委并沒有下達這樣的消息,不清楚謠言是怎么傳開的!
“沒聽說過發布了這個消息。身為市政府的顧問,我都沒聽說過!弊蛉,深圳大學經濟學院當代金融研究所所長、深圳市政府經濟顧問國世平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對該傳言表示驚訝,不過他也表示,如果后期房價出現過快增長,也不排除市政府會出臺這樣的政策。
但此事在開發商處得到了另一種說法。“雖然沒有正式下達通知,但是確實已經在做了。”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產企業內部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另外,其他媒體方面也表示已得到萬科、招商、金地等在內的深圳各大房企項目負責人的確認。多家開發商表示,政策已經開始執行,一些成交價格較高的單位,被國土部門拒絕網簽而退回。
一位業內人士發布微博稱:“國土系統不給網簽和打印合同,深圳大量超出限價的一手房面臨進退兩難!據了解,部分開發商手中積壓大量‘超值房’無法打印合同,悲催!難道要開發商將多余的房款退還給購房者?”
沒利反害?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如果傳言是真,那就是承壓于國五條細則,發狠于房價目標,蹂躪于開發商,但購房者卻笑不出來的政策,是一個不尊重市場機制的惡毒政策。
“嚴格的限價令之下,肯定會抑制房企推盤的積極性,從而會導致供應偏緊,這對于抑制真實的、自由的、客觀的房價,不僅沒利,反而有害!睏罴t旭說,短期可能有一點效果,但長期肯定有害。
不過,楊紅旭坦言,上有政策,上有對策。接下去幾個月,很可能會出現這種現象:網簽價格符合官方要求,但私下里購房者須另付給企業一筆費用。
業內專家尹香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深圳“限漲”實際是“促跌”。限漲政策下,定價過高的樓盤或許無法取得預售資格,因此被迫由預售轉為現房銷售,現房的價格不會計入國土部門預售備案系統,所以深圳商品房成交均價的統計數據會得到控制。但實際上,深圳房價上漲的壓力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