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開年,我國中東部地區遭遇嚴重霧霾天氣,治理大氣環境污染成為全民關注的問題。河北省政協主席付志方委員對此進行了深入調研和思考。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記者就霧霾的防治問題,對他進行了專訪。
華北要聯防聯控,統一行動
記者:聽說這次兩會,您帶來了霧霾防治方面的建議。請問您是怎么考慮的?
付志方:我帶來的建議是推進華北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從元旦起,我國按新標準監測的城市中,華北地區有11個屬嚴重污染的城市,北京、天津、石家莊多次發布藍色警報和橙色警報,污染物排放負荷巨大。二是因為華北地區特別是京津冀之間,大氣擴散條件差,區域大氣相互影響明顯,相鄰城市間污染傳輸影響較為突出。
記者:您提出華北地區聯防聯控,有什么應急和具體的建議?
付志方:環境保護部正在著手構建區域環境管理體制,推進區域統一規劃、統一治污、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考核。我認為,首先應在華北地區推進這幾個統一:一是建立協調機制。由國家大氣污染治理主要責任部門牽頭,有關部委和華北各省市共同參與,明確責任主體,通盤研究,統一部署,統一行動。比如,華北地區一旦公布黃色或橙色警報,各城市都要啟動相應的限行限排等應急措施,成片實施。二是統一規劃。對治理污染工作的所有方面與預期目標作出全面安排,其中有關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生態環境建設等內容要有剛性的量化指標;編制時間表和任務表,分步實施,以促進目標實現。三是促進投入公平。將治理華北大氣污染作為重點工程,予以財力投入上的傾斜。根據各省市的不同發展水平,對大氣污染的不同影響,合理測算,促進投入大致公平。
調整結構,倒逼企業升級
記者: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聯防聯控靠什么?
付志方:最根本的是通過結構調整來推進區域聯防聯控。首先,著力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升級。華北是我國鋼鐵、煤炭、石油、火電等產業較為集中的地區,因此有必要強化企業環境保護責任,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環境準入門檻,運用“高標準、嚴管控”的環保管理機制,倒逼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其次,著力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優化工業布局。轉變經濟核心圈層發展不了的企業,向外圍圈層簡單轉移的理念和做法,實行在升級中轉移,在轉型中承接。第三,著力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推進能源合理替代。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加大生物能源研發和推廣力度,狠抓燃煤污染和汽車尾氣污染的控制,從源頭上控制PM2.5的污染。第四,著力調整城市功能結構,優化城市布局。華北各城市歷史悠久,稟賦各異。要根據城市資源環境狀況和歷史發展實際,對大中城市進行科學定位、合理布局,并確定生態建設的重點,植樹造林、改善生態、潔城凈天。
統一防控標準,更新設備技術
記者:在區域聯防聯控方面,您認為還要注意什么?
付志方:必須以創新促進區域聯防聯控質量和水平的提高。一是標準和制度要統一。對于治理大氣污染,華北地區各省市控制標準高低不一,應對各自的《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及其他相關法規進行修訂。二是設備和技術等級要提高。國家頒布的空氣質量新標準,收嚴了監測數據統計的有效性規定,由原來的50%—75%提高至75%—90%。因此必須利用更好的設備和技術,比如提高汽車排放標準。三是要運用法律、經濟、科技、管理等多種手段,綜合防治。四是在宣傳上創新。年初的霧霾天氣,媒體將數據向群眾公開,將防治方法向公眾介紹。現在不少群眾自發不開車、搞綠化,這樣的做法值得倡導、總結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