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又在這里生活,又在這里工作!比珖舜蟠怼⑶迦A大學教授蔡繼明指出,這是我們所希望的城鎮化狀態,但是,既然需要工業發展,那么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推進城鎮化。
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副院長李文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福建近兩年共有30余個大規模建設小城鎮的計劃,分布在各個地級市!斑@些城鎮過去僅是一個鄉或是縣的規模,人口不足一萬人,最終只能造成資源浪費,形成一個個‘地大人稀’的空城。”
蔡繼明也指出,城鎮化絕不是遍地開花,若所有小城鎮都要發展,將是一個災難!斑^去幾十年,我國從曾經的六萬多個小城鎮變成一萬九千個,里面包括近2000個城關鎮。因此,如果這些城關鎮能發展起來,容納近10萬人口,這樣就已經吸收了農村相當多的城鎮化人口數量,所以一般的小城鎮就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了!
“那城鎮化到底是以大城市為主還是以中等城市或者是小城鎮為主?”蔡繼明認為,中國的城鎮化,應該走大城市優先,小城市以大城市為依托來發展。“我國土地資源和人口相比相對稀缺,而大城市每平方公里的土地創造的價值較高,因此,應選擇優先發展大城市。
蔡繼明認為,城鎮化應選擇以下三類城市。第一,圍繞區域重點城市發展,城鎮化戰略基本上是“兩橫三縱”,“兩橫”是長江和大陸橋,“三縱”指東南沿海一條線,中間京廣、京沈一條鐵路線,西邊是包昆鐵路線。未來絕大多數城市人口集中在以大城市為中心的都市群,周圍有星羅棋布的小城鎮。第二,自然資源型城市,此類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歷史遺產,這些城市雖然遠離中心城市,但由旅游帶動發展的空間較大。第三,偏遠小城,將周圍長期生活的農民相對集中起來,進行社區建設,提供較好的居住環境,包括消費、教育、衛生、醫療等各個方面的基礎公共服務。
除城市規模規劃,人口規劃也應有頂層設計。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馬旭指出,我國流動人口達2.6億人,流動主體與改革開放初期有很大轉變。
因此,國家城鎮化規劃中要將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融入,制定線路圖與時間表。另外,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流動人口融合指標體系,在條件成熟時納入國家政策化建設和社會轉型約束指標,并將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源開發納入國家城鎮化總體部署。
全國政協委員、國開行監事長姚中民也指出,城鎮化需要產業支撐,還需要考慮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應科學規劃、試點先行并逐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