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深交所理事長陳東征6日在參加經濟界委員小組討論時提出,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從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考慮通過制定政策引導巨大的民間資本投資于中小板和創業板,以實現民間資本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 陳東征表示,“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既有投資能力又有投資需求,關鍵在于選準方向、優化結構、提高投資的質量和效益;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但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越來越小,必須進一步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我認為,這方面恰恰是目前在我們國內做得不夠的。” 陳東征說,有人統計過,我國全社會的總存款大約有93萬億元,假設其中一半是老百姓手上的存款,就有大約50萬億;假如能調動其中10%用于投資,那就是5萬億,這可比當年金融危機出現時政府動用拯救經濟的4萬億還要高。 陳東征表示,面對如此龐大的居民存款,如何引導和使用這些存款是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從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去思考的問題,因為這是民間資本支持實體經濟、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一條路徑。他指出,僅僅靠拉動消費去引導和使用民間資金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因為拉動消費的特點是“涉及面廣,可動用資金量實際比例小。” “應當將居民手上的存款引入到投資于中小板、創業板上,支持中小企業上市。”陳東征說,“中小板、創業板的發展還帶動了創業投資行業的發展。據估計,創投資本在近幾年投入大約800多億元。引導民間資本支持中小板和創業板的發展,就是要將這些錢通過政策引導到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這會為社會帶來很大的好處。” 陳東征強調,“做好這件事的重要意義在于可以利用好資本市場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也調動了民間的資本、民間的智慧、民間的才能,這才是我國實現小康社會非常現實的一條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