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廠商美國戴爾公司5日宣布,公司已與微軟、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銀湖達成總額高達244億美元的私有化協議。本次交易是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杠桿收購之一,也是戴爾面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蠶食市場以來所作出的最重大調整。 戴爾發布的新聞公報說,公司創始人邁克爾·戴爾、銀湖等已同意收購未被公司部分高管所持有的所有流通股。按計劃,交易將于戴爾2014財年第二季度(截至2014年8月1日)前完成。 戴爾公司最早由邁克爾·戴爾1984年在得克薩斯大學宿舍中創立,該公司憑借創新性的直銷模式快速崛起,上世紀末一度成為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制造商,譜寫下個人電腦業的一段傳奇。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不斷擠占傳統個人電腦市場,多家IT巨頭拼力為企業等提供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戴爾處境愈發艱難。 按照方案,戴爾私有化后其主導權仍掌握在創始人邁克爾·戴爾手中。私有化將有助于戴爾規避作為上市公司所須接受的審查和限制,大刀闊斧實現業務轉型。邁克爾·戴爾當天在一份給員工的備忘錄中稱,戴爾的轉型已經開始,但"需要更多的時間、投資和耐心"。 市場研究公司歐文咨詢首席IT分析師卡特·盧謝爾在發給新華社記者的書面評論中說,戴爾私有化意味著其將重整發展策略和產品路線圖,從傳統的個人電腦、硬件供應商轉型為企業級的IT基礎設施供應商。然而轉型期間產品服務的不確定性可能令戴爾企業用戶暫緩其采購計劃。 其他一些專家也指出,戴爾約70%的銷售額來自個人電腦和相關產品服務,即便公司向企業用戶轉型,其增長潛力仍無法彌補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對個人電腦業務帶來的沖擊。 戴爾私有化對個人電腦行業競爭格局所產生的影響受到關注。在其私有化交易中,來自微軟公司的20億美元貸款耐人尋味。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微軟可能會借助這20億美元保證戴爾對自己系統的忠誠度,防止其生產谷歌Chrome、安卓等系統的產品。 在此前微軟和諾基亞達成手機合作協議時,美國媒體就曾報道微軟出資10億美元。諾基亞Lumia目前被視為采用微軟系統的旗艦手機產品,而諾基亞一直未生產采用谷歌安卓系統的手機。這令市場猜測戴爾和微軟的關系亦或將朝這一方向發展。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微軟給戴爾的貸款,也可能導致微軟和其他個人電腦制造商的關系更加緊張。微軟在推出Surface平板電腦之后已經成為硬件商,20億美元的貸款是否會令微軟偏袒戴爾,如提前透露新版軟件細節、協助戴爾設計制定新產品策略等,目前都是未知數。 戴爾就此表示,貸款不會讓微軟進入戴爾董事會,更不會讓微軟參與戴爾日常運作。而微軟則發表聲明說,公司致力于個人電腦全生態系統的長遠成功。美國媒體援引內部人士的話說,微軟之所以選擇貸款而不是股權投資,就是擔心會引發其他個人電腦生產商的不滿。 在一些競爭對手看來,戴爾的私有化不啻為行業洗牌的新機會。作為戴爾主要競爭對手的惠普公司當天在一份聲明中稱,戴爾面臨的長期不確定性和轉型對消費者無益,其投資新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將十分有限,杠桿收購將舍棄現有用戶和創新;萜毡硎,相信戴爾用戶將尋求替代品,而惠普將充分利用這一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