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不久的2012年對于中國手機市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眾多消費者選擇價格相對低廉的實惠型智能手機的推動下,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超過美國。而在2013年,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同時業界預測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性價比”時代來臨,智能手機市場開始進入比拼產品硬件配置和激烈價格戰階段。
中國成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
2012年中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超過2億部,智能手機迎來高速發展,其中海外品牌保持領先,國內自主品牌也憑借低價優勢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智能手機成為市場增長新引擎且進入門檻日益降低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開始加入到智能手機競爭行列中來,并成為2012年國產手機市場最大的亮點。360、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盛大均試圖在智能手機領域分得一杯羹。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公司早在2012年5月發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2012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以22%的市場份額成功超越占據16%市場份額的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市場。
拓墣產業研究所在近期于上海舉行的“2013年IT產業大預測研討會”上表示,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據拓墣統計,2012年中國功能手機出貨量達到2.02億支,同比下降19.5%,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88億支,同比增長77.4%。預計2013年中國功能手機出貨量為1.64億支,同比下降18.8%,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56億支,同比增長36.2%。
研究機構IDC中國負責手機市場研究的高級分析師閆占孟預計,2013年由于運營商的大力推廣宣傳,性價比突出的運營商定制智能手機逐漸被消費者接受,甚至成為主要考慮購買的產品。而在產品方面,預計2013年雙核將成為主流,四核多為高端產品。
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滲透率預計將達到55%。在業界看來,2013年在運營商的主導下智能手機的價格將繼續下沉,逐步滲透到三四線城市,另外高端智能手機品牌市場,更多的品牌將會加入,一定程度上會繼續拉動高端市場的銷量,以及智能手機換機比率。這些都是智能手機滲透率逐步提高的根本因素。
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三星、蘋果等廠商占據高端市場,本土品牌則憑借低價優勢占據著主導地位。隨著智能手機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智能手機芯片技術的成熟和產能實現量產,除了傳統國產手機廠商,諸多IT、互聯網企業甚至傳統家電等企業都在競相加入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國產手機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
在2012年初,聯想手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僅有兩個百分點,但到年底已經增長到十四五個百分點,位居市場第二。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近日表示,希望在2013年能夠沖擊第一的位置。華為終端公司日前透露,預計2013年在中國市場推出近40款新品,絕大多數是智能機。
智能手機開始進入拼性價比時代
從產品價格結構來看,在2012年國產手機市場上,售價在1000-2000元的產品用戶關注度集中,其次為千元以下機型,累計占八成以上關注度。
拓墣產業研究所顧問中心經理李永健認為,2013年大陸手機產業一大趨勢即“高規模低價格”。預計2013年1500元人民幣以下低價智能手機滲透率高達60%,市場需求約1.536億支,年成長81.56%。
自2012年以來,中國的互聯網大佬開始紛紛進軍手機產業,他們的目標不是要賺硬件的錢,而是為了爭奪移動互聯網的用戶。互聯網低價手機的興起將擠壓傳統手機廠商市場,導致手機硬件的毛利率越來越低,而傳統的手機廠商面臨互聯網公司硬件零利潤商業方式的巨大沖擊。
“小米等互聯網手機依靠低價高配手機獲得了熱銷,其他本土廠商也紛紛跟進,大陸的智能手機市場開始進入比拼產品的硬件配置和激烈的價格戰時代。”李永健稱。
拓墣認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正面臨“田忌賽馬”式的以奇制勝終端競賽。繼2012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主推的是售價1000元人民幣的千元機,2013年又將出現售價100美元機,千元機的滲透率也將從2012年的18%增長到2013年的24%。
專家表示,中國智能手機份額短短幾年間從10%左右提升到60%—70%,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手機廠商選擇了正確的切入點——千元智能機。中國大城市對品牌敏感度高,對價格敏感度不高,而在廣大二、三線城市和農村市場則相反,年輕用戶更愿意購買千元左右的智能手機。千元智能機作為推動2G用戶向3G遷移的推手,目前正成為運營商和手機廠商布局的重點。
國產手機亟須擺脫量大利薄困境
從2012年4月以來,國產智能手機品牌的份額整體超過五成,這也是我國國產手機自2004年以后第一次超過國際品牌。據IDC統計,在2012年第三季度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排名中,三星占據市場首位,聯想位居第二,酷派位列第三,中興通訊和華為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位,蘋果公司則跌出前五位,排名第六。
雖然我國國產手機在規模上成功實現了超越,但值得關注的是,目前整個產業普遍陷入“賠本賺吆喝”、增收不增利的尷尬之中。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絕大部分利潤被蘋果、三星所瓜分,其他品牌則在拼命爭奪余下的利潤。
易觀國際分析師路理彬認為,利潤較低仍是困擾中國本土廠商的難題之一。據統計,目前三星和蘋果占據了中國內地手機市場99%的利潤,而國產品牌和其他國際品牌只能去爭奪剩下的1%的利潤。
在專家看來,許多本土智能手機廠商在核心技術和創新上存在明顯短板,習慣于“山寨”和低價仿造,沒有足夠技術實力往利潤豐厚的高端市場拓展,只能在中低端市場打價格戰,由此造成部分廠商“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怪狀。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表示,目前本土手機每月出貨量大概2000萬部,超過50%停留在中低端市場。以“四核+高清”的高配為例,海外品牌售價至少3000元,本土廠商的產品卻只能賣到2000元。
為此,專家指出,2013年國產手機市場很有可能迎來新一輪的大洗牌,產品缺乏創新和生命力的國產手機企業很有可能將被淘汰出局。在低端市場利潤低、市場空間有限的情況下,轉型、突圍是謀求長遠發展的國產手機廠商的必由之路。正是在此形勢下,目前國內一些智能手機廠商已開始嘗試進軍高端市場,希望在高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