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一張法院傳票未領取”“您的醫保卡異常,將于下午5點強制停卡”……很多人都收到過類似的詐騙信息,不少人損失慘重。
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重慶等多地警方偵破一起特大跨國跨兩岸電信詐騙案,涉嫌制造了700多起案件的幕后“黑手”就此現形。
2012年6月13日,重慶渝中區雷女士接到“法院”的通知,要其領取一張“傳票”。對方逐步誘導,騙去雷女士110萬元。渝中區警方發現,這筆錢約30分鐘內就被分解成多筆,在臺灣地區的ATM機上被取現。
專案組隨即成立。最先落網的是專為境外詐騙團伙提供網絡服務的湖北籍人員褚某和萬某。“他們相當于詐騙團伙的‘運營商’。”辦案民警張忠路說,其服務對象是跨國跨兩岸的特大電信詐騙犯罪集團。
12月15日,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警方組成專案工作組到柬埔寨。犯罪嫌疑人躲在租賃的別墅里不露頭,民警死死盯住,“連送進去的盒飯、扔出來的垃圾都要分析。”民警劉操說,專案工作組多次把窩點外的垃圾撿回研判,以獲取嫌疑人數量等關鍵信息。
犯罪團伙在當地職能部門有“眼線”。“我們一去,他們就停工,數據傳輸也中斷,兩次行動都撲空。”帶隊的渝北區公安分局副局長陳果說,為防“漏風”,警方幾名負責人開了個小范圍的會,決定演一出“回馬槍”。
于是出現了這一幕:民警表面上大造聲勢回國,行李大包小包地裝了4臺民用車,一直進了安檢通道,隨后卻在柬埔寨警方配合下從另一通道悄悄返回金邊,化整為零“潛伏”。犯罪團伙果然開始逐步復工。1月5日,民警突然襲擊了9個窩點,抓獲涉嫌電信詐騙的犯罪嫌疑人94人,其中臺灣地區68人,境內23人,柬埔寨籍3人,包括遙控詐騙的首犯楊某某。
初步查明,這一犯罪團伙涉案700多起,總案值8000多萬元,受害人涉及國內30個省區市。
一個簡單的詐騙電話背后,為何有如此龐大的組織?重慶渝中區公安分局局長汪紹敏告訴記者,當前電信詐騙往往是跨國犯罪,網絡公司負責網絡通訊,境外的電話公司負責指揮轉賬匯款,境外的財務公司負責轉取贓款,形成嚴密的網絡。
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斷翻新,從過去冒充公、檢、法部門和電信、銀行等單位工作人員,發展到冒充社保醫保、電力、有線電視公司工作人員;詐騙的由頭包括手機短信中獎、提供六合彩特碼、汽車退稅、銀聯卡異地消費、社保卡被透支、電話或有線電視欠費等多種。
受害人一旦去咨詢,就會被一步步轉接到“公安局”等處。那里的工作人員會以嚴厲的口吻稱受害者遇到了麻煩,必須轉賬匯款來解決。
“在受害人的手機屏幕上,騙子們的電話號碼可能和法院或社保局的便民熱線完全一樣。”辦案民警說,不法分子往往使用VOIP電話制造虛擬的網絡電話號碼,對受害人進行群呼。盡管電信詐騙的成功率并不高,但只要有一小部分人上當,就能獲得不菲的非法利益。
面對花樣翻新的電信詐騙手段,如何防止落入陷阱?
重慶市公安局刑警總隊副總隊長鄭孝強說,市民應加強防范意識,不論犯罪手段如何變化,最重要一步仍是要求受害者匯款轉賬。市民遭遇可疑電話和短信時,首要要分辨對方是否有利可圖,涉及資金安全時多與親友溝通,情況不明時要到公安機關咨詢,就能有效避免上當。
把好個人的“網關”也是防止上當的關鍵。辦案人員介紹,現在有一些利用網絡進行電信詐騙的新招數,例如誘導受害人開通網銀,再以網銀轉賬的方式逃避銀行柜面的堵截;還有一些詐騙是誘導受害人安裝遠程操控軟件,以此劃轉受害人網絡賬戶中的資金。
專家認為,泄露個人信息是滋生網絡詐騙的溫床。重慶市公安局刑警總隊副總隊長唐列認為,泄露公民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不但流動性大,而且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整,應盡快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出臺相應司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