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15日從沈陽市政府獲悉,沈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充分發揮交易平臺的監管作用,整個交易過程在陽光下運行。4年來,累計成交11807項,成交總額3202.6億元,節支率達10%。
據了解,過去,沈陽市公共資源交易存在場所過多、渠道分散、信息化水平不高、易滋生腐敗等問題,2008年12月,沈陽市按照“統一進場、規范交易、專業管理”的思路,整合公共資源,率先在遼寧省組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將政府采購、建設工程招投標、土地儲備交易全部納入統一平臺管理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規范其交易行為。
沈陽市規定,凡涉及兩級政府投資、融資、以政府名義擔保和使用國有資金的工程建設項目,全部進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統一公開交易。對進場交易項目實施鏈條式管理,所有進場交易項目首先到綜合窗口登記;經過登記后的項目可進行專家抽取,進入評標程序;評審結束后,交易結果由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做進場交易確認;凡未經確認的項目,不得發布結果,撥款部門不予撥款,有關部門不予辦理建設、開工、使用等后續手續。
據介紹,沈陽市通過嚴把信息發布、專家抽取、招標代理機構準入、前期資料備案等關口,建立公共資源交易網站和綜合評審專家庫,備有各類專家近8000名。健全專家入庫資格認定、培訓考核和回避辭退制度,使專家評審環節更具可信度。對進入“中心”從事代理活動的招標代理機構,統一發放進場交易卡,并對其代理行為能力進行監督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該機構能否進入平臺進行招投標工作的重要依據。
據沈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鄒昊介紹,除對招標代理機構除嚴格準入外,采取“搖號”選取的方式確保其公平和公正。從去年5月開始,首次采用由國家部門認定的設備,“搖號”選取基建招標代理機構,切斷代理機構與業主之間私下交易途徑,杜絕招投標活動中的“明招暗定”“隨意排斥潛在的投標人”等違法違紀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