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霧鎖天地,不都是美景仙境,也可能是污染和不適。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全國中東部地區都陷入嚴重的霧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氣象臺將大霧藍色預警升級到黃色預警,環保部門的數據則顯示,從東北到西北,從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都出現了大范圍的重度和嚴重污染。 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可以看到,東北三省,西北的新疆,華北平原,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以及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陜西等中部省份,都呈現出大范圍的重度和嚴重污染。在全國74個監測城市中,有33個城市的空氣質量達到了嚴重污染。此外,污染帶也在向沿海地區擴散。 在空氣污染中,最嚴重的是華北平原的北京、天津、河北地區。在北京,反映污染程度的PM2.5值曾一度逼近令人吃驚的1000。北京市氣象局在昨天(13日)發布了歷史首個霾橙色預警。北京環保監測中心預計,空氣污染狀況在這兩天仍將持續。這次大范圍的霧霾天氣,引發了全社會對空氣質量的關注。經濟之聲評論員陳愛海認為,嚴重霧霾再次向"高耗能高污染"敲響警鐘。 陳愛海:有那么一個時期,一些地方的風沙確實小了,"鍋蓋式"的天空不像以前多了,夜空里偶爾也能看見星星了。但是如果暫時好了傷疤就忘了疼,過不了多久傷痛一定還會再來,除非徹底根治。這幾天包圍在我們四周的、讓再高的高科技都無能為力、讓再有錢的富人也不得不吸進肺里的污濁的有毒空氣就再一次告訴我們:不要高興得太早了!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這根弦一刻都不能松。 一場大范圍的空氣污染,給我們帶來的是警醒和反思。今年1月1日起,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的74個城市,按照新的空氣質量標準監測并發布數據。這場霧霾體現了開放的價值,也讓大家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了空氣質量所帶來的壓力。對于這場嚴重的空氣污染,專家表示是極端天氣造成污染物無法擴散。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彬表示,很多人對這次污染都比較樂觀,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無奈的表現。 張彬:很多人對這次污染都是比較樂觀的,大家都說厚德載“霧”、自強不“吸”,但是這個時候的惡搞或者自嘲往往也顯示出了一種無奈。 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把GDP作為地區經濟發展主要指標考核的同時,看到了它所帶來的隱患,要解決這種情況,還是要從環保的源頭理念上來進行改革。這次還有一點是比較欣慰的,雖然霧很大、受影響人群很多,但是絕大多數市民并沒有把責任都推給相關部門,更多的是一種反思,現在北京很多私家車主已經開始減少開車了。 最近這幾年,北京在減少污染方面還是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有藍天工程,另外企業在減少污染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很多大型重污染企業都遷出了北京,而且煤炭消費也大幅下降。但是從這次的情況來看,大范圍的空氣污染并沒有讓單個城市獨善其身,張彬認為,治理空氣污染單打獨斗肯定是不行的。 張彬:不但整個中國氣候是一盤棋,甚至全球是一盤棋。這些年北京把首鋼搬出了主城區,另外又有兩環、三帶、九楔、多廊的立體式綠化,對于北京天氣確實有了很大幫助。但這是個連帶效應,如果周邊環境治理沒有到位同樣會給城市造成致病的影響,環保不僅僅是城市人環境的概念,更多要放眼到大的地區。 歐盟國家在發展過程當中其實也出現過嚴重的空氣污染,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轉。倫敦大霧曾經造成過上萬人的死亡,現在有觀點說這樣的霧霾天氣其實是工業發展或者國家發展的必然,是發展過程當中要付出的代價,如果沒有這個代價就不能發展。但是也有觀點認為,有了前車之鑒,要吸取教訓,把這種情況防患于未然。張彬認為,就目前中國的發展趨勢看,已經成為必然,但只要有嚴格的監管和嚴厲的處罰機制,是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張彬:就中國的目前發展趨勢看,是一個必然階段,發生了即是必然的。1952年倫敦大霧比北京嚴重得多,造成了上萬人死亡,英國政府痛定思痛,下決心改變面貌,出臺了空氣清潔法,上升到中央政府立法層面進行改革;另外對于排污企業有很細致的標準,比如工廠要遷出市區、煙囪要修得非常高。現在隨著時代的變化,重污染城市的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比如利用一些科技創新手段降低環境污染。倫敦的成功某種程度上依賴于痛定思痛的反思,更多依賴的是嚴格的監管,只有把嚴格的監管和嚴厲的處罰真正落實到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水污染可能會引發全城搶水,暴雨天氣會使政府和民眾如臨大敵,但是霧霾天氣的污染、空氣的污染可能是截然相反的跡象。剛剛過去的周末大街上依然車流滾滾,室外場所也是人頭攢動。張彬認為,面對這樣嚴重的空氣污染,政府后還是缺乏相關的應對機制。 張彬:目前最需要的是政府的應對。近段時間一些地區開始出臺一些辦法,比如北京1/3的公車停駛,鄭州每天多灑兩次水,武漢開始對揚塵工地進行整理。但是這些都是治表,真正能夠解決問題,應對機制是第一位的。治理是漫長的過程,現在我們的應對還是薄弱的,比如昨天一個煙霧比較重的地區還在開長跑運動會,相關部門還是缺乏經驗。出現空氣污染時,環衛工人是不是要發口罩,學校是不是要停課,日常管理工作是不是要進行改變,更多考慮的是政府管理職能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