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高盈利可能只是階段性的,而且從未來改革方向來說,可以說是不可以持續的。”談及坊間對銀行業“暴利”的議論,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12日在北京如是回應。
王兆星是在當日開幕的第十一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上作上述表示的。作為一度“困擾”銀行業的兩個熱點話題,高于社會平均程度的盈利水平與亂收費現象,在剛剛過去的兩年中格外受人關注。
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論壇上,當一位提問者就一則傳聞向王兆星發問時,現場響起一片會意的掌聲。該傳聞稱,上市公司中銀行類企業盈利占總盈利的半數之多,提問者——一位自稱歷任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的與會企業代表就此詢問王兆星的看法,并進而發問:“銀監會將拿出何種措施促使銀行反哺實體經濟?”
“銀行不應該也不可能通過過多占有企業的盈利增加自身的盈利,”王兆星如是回答,“銀行與企業是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
但王兆星同時坦陳,銀行業確實有段時期“衍生利益增長較快、盈利水平比較高”,而這主要得益于過去幾年貸款20%以上的高速增長以及“半管制”狀態下的中國利率,這給銀行提供了較高的利差,造就了一段時期內銀行高盈利現象。
王兆星所謂的“一段時期”,當以2011年為代表。當年年末,中國民生銀行行長洪崎的一句“銀行利潤高得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讓該行業的高盈利暴露于鎂光燈下。輿論呼吁,收窄存貸利差,以抑制銀行的“不勞而獲”及將企業視為“唐僧肉”的不智之舉。
“眾所周知,貸款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增長,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也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融資方式也越來越多,這些因素都必然會壓縮銀行的盈利空間。”王兆星據此認為,銀行高盈利“不可持續”。
事實上,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官方相關調整政策的陸續出臺及前述因素的逐漸顯效,銀行業盈利已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
“銀行自身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王兆星稱,“只有持續不斷地優化結構、金融創新,才能擴大自己的利潤空間。”
對于銀行業不時出現的亂收費現象,王兆星再次亮出“紅牌”。“我們鼓勵銀行業務多元化,鼓勵業務創新,但我們一定不會鼓勵亂收費!”他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