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人一看,好像這個廠還不錯,但實際上驢糞蛋子外面光,實質東西不行”。在劉建眼里,這家地方國有鋁制品企業遠沒有民營企業厲行節約的能力。
用手指著廠區的方向,劉建(化名)向記者介紹這家公司的盛時景況:近2000名員工,陸續從門口涌入廠區,進入各個廠房,開始一天的忙碌。在最輝煌的時候,他所在的這家公司的產品遠銷美國、日韓等國家,所產鋁錠一度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
如今,這些前幾年的場景,已成為陽泉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鋁”)職工劉建的記憶。
1月4日,記者赴山西調查得知,從去年11月23日起,由陽泉市國資委控股的陽鋁全線停產,目前退休和在職的2700多名員工(國資委提供在冊員工1800多名),僅有120余人(包括相關領導)留守。
這家深陷泥潭的國企,已經到了要靠重組才有希望生還的地步。盡管地方國資委已經介入,但誰來重整,如何重整陽鋁,尚無明確方案。
三十年興衰
1月4日,山西陽泉。
往日紅火熱鬧的陽鋁十分冷清,正對大門的一座“三陽開泰”的雕塑在寒風中頗顯寂寥。而在生產區,損壞的路燈和破敗的玻璃窗隨處可見,其電解一廠的大門鐵鎖已經生了銹,電解二廠雖然大門開敞,但里面除了塵封的設備,已空無一人。
根據記者現場掌握的信息,陽鋁正式停產是在2012年11月26日,到12月31日員工開始進入放假待崗狀態。目前,陽鋁退休和生產在職的2700多名員工,最后僅有120余人(包括相關領導)留守,這些人被分成資產清算組、日常管理組、武裝保衛組等7個小組(4個由國資委牽頭),繼續“上班”。
知情人士透露稱,12月中旬,陽鋁開了一次職代會,會上透露現在廠子“起不來”,先給工人放假,同時想辦法尋找大的合作伙伴,“如果尋求不下,再考慮(職工)向其他單位分流”。
“這種境況讓人心寒。”已經在陽鋁待了8個年頭的劉建說。
如果把時間倒推到6年前,陽鋁則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劉建介紹稱,陽鋁是在1982年建成的,當時是國家重點氧化鋁項目。很長時間里,陽鋁都是輝煌的,最好的時候,陽鋁的年凈利潤可達到1個億。
彼時,陽鋁所產鋁錠在業內頗具知名度,可以免檢出口至多個國家。陽鋁還曾是富士康公司的供貨商,該公司所出的實心“太陽花”是電腦CPU的散熱部件,當時全國僅有4家企業能從事實心“太陽花”的制造。
“陽泉鋁業的品牌,在國內還算可以的,關鍵是,現在不行了。”劉建說,陽鋁的資產負債率可能有700%,“現在連廠房、地皮都算起來,都是資不抵債”。
據劉建透露,陽鋁目前賬面虧4個億,這個數字不包括3個億的銀行欠款。本報記者就此相關問題找到還在辦公的陽鋁總經理閆志洲,但得知記者來意后,他表示,自己不方便接受采訪,隨后將記者“請”出了辦公室。
1月5日,陽泉市國資委辦公室主任路毅表示,陽鋁已經資不抵債,并且不是一天兩天了。
體制之弊
對于陽鋁今天的局面,官方大多將原因歸咎于市場因素。“它的生產能力太小了,規模也不是很大,成本又高,競爭不過其他企業。”路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
資料顯示,陽鋁擁有6.8萬噸鋁錠、3萬噸鋁桿、4萬噸鋁合金、5萬噸鋁型材、5000噸鋁焊絲、1.8萬噸碳素材料等產品的生產能力。
但實際上,陽鋁這幾年開工的只有電解二廠,滿打滿算也就4萬噸產能。“電解一廠的設備屬于以前的老槽,比二廠的耗電要高,幾年前就停掉了。”劉建說。
相比上有原料下有加工產品的同行企業,陽鋁的發展極其被動。“要有一套體系可以形成產業鏈,才能保持不虧損狀態,但陽鋁只有電解鋁,兩頭都沒有,處于夾縫中。”路毅說。
陽鋁一位中層透露,陽鋁電解鋁的原料都是從山東、山西等地運過來,陽煤集團雖然有原料,但品位不高,不好用。而早前雖然有鋁型材業務,但使用的是國標,成本太高,價格也高,根本沒多少人用。“拉出去一汽車,只能賣出去一小截,沒市場”。
路毅的測算顯示,以鋁錠為例,陽鋁成本遠大于售價,售價1.5萬元,成本在1.7萬、1.8萬元。此外,與員工開支相比,陽鋁高昂的電費成本更是一大掣肘。
除了成本太高,劉建更認為,陽鋁是倒在了自身管理上,“外面人一看,好像這個廠還不錯,但實際上驢糞蛋子外面光,實質東西不行”。
在劉建眼里,這家地方國有鋁制品企業遠沒有民營企業厲行節約的能力。
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陽鋁買回的掃帚明明價格很低廉,但上報的時候是一把30塊錢。“我拿著一張比A4紙略大的月份簽到表去找領導簽字,領導告訴我,表上的內容不能填錯,一張紙要8元錢。”劉建說。
路毅也表示,陽鋁“管理并不到位”。
誰來拯救?
但已經深陷泥淖多年的陽鋁,并未放棄重生的機會。工人們認為,通過重組還是能為陽鋁帶來一線生機。
但職工們的想法帶有明顯的“國企印記”,“鋁行業不好是大趨勢,靠上一個大單位,即使耗也能耗得起。”
1月5日,路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陽鋁去年11月開始停產,眼下的主要工作是維護員工穩定,“到現在還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辦”。
陽泉市委市政府已開過多次會議,市國資委也在牽頭探討其他一些企業重組的可能性。但路毅也承認,現在的困難很大,“誰來重組,投資多少錢,能用多少職工,到現在還沒什么進展”。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陽鋁內部就傳出要由實力雄厚的陽煤集團收編的消息,但雙方談了很久,仍無實際進展。“一個是政府不想出血,因為沒錢,出不起,再就是陽煤集團去年就有人過來調研,說可以收購,但人家提出條件,沒談妥。”知情人士透露稱。
據悉,經過多年的消耗,陽鋁的資產負債率太高,這讓有并購意愿的企業望而卻步。“如果政府不出血,外來企業過來重組需要拿出10個億,才能解決掉陽鋁的資金問題(包括補窟窿)。”有員工如是表示。
路毅向記者提供的最新消息是,目前,陽鋁方面正在跟山東的一家鋁廠談,而對方也來過兩次,是有意向的。“現在還在探討階段,還沒有進一步的具體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