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最后幾個交易日,大盤表現尚可,龍年走出個“翹尾行情”。上市公司中,新熱點意外涌現,老傳奇力求續寫。 可能許多投資人沒有太關注的是,一部“低價”電影引發股價奇跡。光線傳媒憑借著低投入的《泰囧》大賺了3億元,據說,因為一部電影票房好而提振相關傳媒公司股價暴漲,在A股歷史上還從未有過先例。此前,《一九四二》據傳票房不如預計理想,華誼的股票曾經連續“熊”氣不止。文化領域的紅與黑,比工業產品更令人難以捉摸,下大力氣、下大投入精心打造的作品,反應寥寥;無心插柳之作,可能會紅透半邊天——君不見,那個“俗不可耐”的騎馬舞“江南style”不知憑什么走俏全球,而這部《泰囧》筆者也實在沒看出有什么過人之處。 超日太陽董事長倪開祿心情不會太好。一會傳出“跑路”,一會又說是出國討債,又有消息說倪開祿離奇現身上海。筆者無心探討究竟,倒是有幾點可與看官分享:一是朝陽產業未必靠譜,二是國際市場也不是保險柜,三是僅靠地方政府支持是難以持久的,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市場,要有合乎市場要求的投入產出比。僅有高科技的名分是不夠的,整天鼓吹新能源也是沒有商業價值的。創新絕不只是科技發明,一定要有市場支持和認可才能真正站住腳。 在工程機械行業舉足輕重的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關于誰是誰非的口水仗還沒有打完,突然傳來“中聯重科起重機傾倒致5死”的壞消息。筆者難以將這個消息歸結于競爭對手的惡意陰謀,但事出此時還是有點茫然。2012年10月10日晚,在甘肅酒泉施工的1000噸履帶起重機在作業中傾倒,造成5死1傷。而在事故發生7個月前,涉事設備是由上海至圣從中聯重科手中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得。是操作失誤,還是設備有問題,涉事方各執一詞,最后大概還是要法律說話。 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的口水仗升級也為媒體關注。最新的消息說,中聯重科獨董稱將展開獨立調查以維權,12月28日晚,中聯重科現有的四名獨立董事發布聯合聲明,稱將就三一重工“搬遷門”涉及的三一重工對中聯重科諸多指責進行獨立調查,并將根據調查結果在必要時候采取相應行動。三一重工“遷都”之事,鬧得沸沸揚揚,搞不懂是三一重工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還是總部遷出后幾百億的GDP流失,總讓地方政府感到不舒服。外人看來,搞吃穿用消費品的,打口水仗、賺媒體受眾眼球還情有可原,搞大型工程機械,技術含量那么高,又不與百姓日常生活掛鉤,似乎企業也應該大方一點,鬧得兩敗俱傷,何苦呢?是不是該收手了? 12月19日,中集集團完成B轉H股,業內人士歡呼,B股改革真正破題。現在有消息傳出,萬科已聘請中信證券為其制定方案,“B轉H股”之事大致可以確定。不過,同樣被傳“B轉H股”的南玻卻發布公告表示目前并未有“B轉H股”的相關計劃。不管怎么說,轉型時期特殊存在的B股,確實有些“不倫不類”,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走向H股或許是一條多快好省之路。中集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5%以上,可能反映了投資者的某種樂觀情緒。 滬深交易所2012年年中雙雙發布退市新政,2012年之前暫停上市的17家A股上市公司和1家B股上市公司匆忙“保殼”,這半年可謂是這18家公司最忙的半年。離年底大限只剩一周的12月24日晚間,深交所首次發布核準信息,兩家終止上市,兩家恢復上市;而時隔兩天后的26日,深交所一口氣核準通過了9家公司恢復上市,其中包括重組被否的*ST中鎢和債轉股失敗的*ST武鍋B,令市場詫異。媒體的質疑不是空穴來風,退市是不是玩真格的?退市能不能起到警醒作用?新政到底是花架子還是真功夫? 不管怎么說,*ST炎黃、*ST創智終止上市,催生出5年來首批退市股,還是彰顯了管理層治市的決心。江蘇上市公司*ST炎黃到退市前員工僅剩9個人,業務基本沒有,虧損連連;*ST創智也是因為2004年至2006年連續三年虧損,自2007年5月24日起被暫停上市。2009年至今,*ST創智沒有主營收入。這樣的公司享用“退市第一股”之“美譽”,也算實至名歸。專家指出,在中國股市,退市將越來越常態化,退市后的利益關系梳理,也將多渠道和法制化,退市的警醒和懲罰作用,將更加顯現。 對中國股市上持續不衰的釀酒板塊而言,最近的日子不舒暢。那邊,關于塑化劑的風波遠遠沒有平息,這邊,中央有關部門禁酒令來勢迅猛,高檔酒個個難逃下挫命運。據新華社消息,中央軍委日前發布《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其中提到,要切實改進接待工作,相關單位不安排宴請,不喝酒,市場關于控制“三公”消費呼聲十分強烈,市場預期可能進一步限制公務消費。在這個大背景下,釀酒板塊連連遭遇重挫,貴州茅臺、洋河股份等等跌幅驚人。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白酒板塊前期受塑化劑風波影響,又遭“禁酒令”預期,令白酒板塊被資金拋棄,投資者需謹慎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