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25日)晚間,向日葵發布業績預告,預計其本年度將虧損2億元至3億元,為上市以來首度錄得年度虧損。而機構早已撤離該股,其股價截至昨日破發超過六成。對于其所在的光伏板塊相關公司股價接連上漲,業內人士認為,此現象僅屬于超跌修復行情。
上市以來業績不斷走低
對于虧損原因,公司表示,進入四季度以來,雖然國內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支持光伏產業的政策,但政策效應具有滯后性,目前尚未顯現;同時,由于受“雙反”及產能過剩影響,光伏行業仍然持續低迷,光伏產品銷售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大幅下跌;與三季度相比,價格也仍然出現持續下跌,公司產品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同時,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導致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大幅上升。歐洲市場持續低迷,客戶違約情況開始顯現,部分應收賬款預計難以收回,相應的壞賬有所增加,使得公司今年業績出現大幅下跌。
資料顯示,光伏行業前些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光速般成就了多個新能源產業“大鱷”,如曾經無比輝煌的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不過,自2011年初景氣度達到頂峰后,光伏行業遭受了行業過度擴張產生的“陣痛”:產能過剩、部分企業競爭力不足。據媒體報道,去年至今,國內90%以上的光伏企業面臨虧損、減產、停產等問題。
向日葵的業績走勢也與其行業景氣度十分吻合。其在上市前的2009年度僅實現凈利潤(母公司,下同)9464萬元,2010年即猛增至25131萬元,同比增長165.54%,十分驚人。不過,業績高速增長對于該股而言,如同曇花一現。很快,2011年,該股實現凈利潤僅為3484萬元,同比大幅下滑86.14%,已僅約為2010年業績的零頭。
而今年以來,該公司前6個月錄得每股虧損0.33元之后,7月-9月經營狀況有所好轉,每股虧損減少至0.26元,曾讓業內對該公司經營狀況有所期待,而其也未在三季報中對全年業績作出預測,也似乎有所保留。不過,在昨晚其全年業績預告發布后,其全年業績將為每股虧損0.39元-0.59元,表明其第四季度業績虧損幅度甚至將超過前三季,顯然,其業績走向已經有惡化態勢。
機構逐步撤離三季度清倉
業績低迷,機構對該股也是逐步撤離。2011年一季度,在光伏行業的景氣度高峰期,基金曾合計持有該股1340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為26.33%。而當年第二季度,基金持股已大幅降至190萬股,占流通股比例僅為3.73%。不過,即使在今年年初,基金仍持有該股134萬股,一季度內清倉出局。二季度再度有基金試探性買入22萬股,三季度再度清倉出局。
從該股的二級市場股價走勢來看,總體呈振蕩下跌態勢。即使在行業景氣度最高的2011年初,其股價也未能創造歷史新高。自此之后,便一路下跌,截至昨日收盤報6.15元,較其發行價破發高達62.69%,參與該股的投資者損失十分慘重。不過,自該股隨大盤調整于12月4日創下歷史低點4.80元之后,反彈至昨日的6.15元,漲幅也高達28.13%,而多只光伏板塊個股近期也有上漲表現。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光伏板塊個股近期的上漲屬于超跌修復行情。今年下半年以來,特別是近期國內有諸多力挺光伏行業的政策出臺,如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五項政策措施:調整結構、規范秩序、擴大內需、完善政策、減少政府干預,為光伏行業景氣度回升提供了政策支撐。不過,業內認為,政策面并無超預期內容,且國內需求的快速啟動也仍然無法充分化解行業的供求矛盾和貿易風險。因此,政策扶持機制確定后,落實速度和執行效果仍然需要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