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12月19日專題研討光伏產業問題,確定5大政策措施,釋放出來自最高決策層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在分析人士看來,上述新政對于身處寒冬的光伏企業而言無疑是重大實質利好,尤其是“一刀切”的上網電價問題得以解決,電站開發將率先受益。而且值得關注的,此次國務院強調市場“倒逼”機制,少了政府干預,行業洗牌將可能進一步加速。
國務院敲定促光伏發展五條措施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
會議認為,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光伏制造產業體系。當前的主要問題是:產能嚴重過剩,市場過度依賴外需,企業普遍經營困難。
會議強調,光伏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光伏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光伏產業當前遇到的困難,既是產業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是促進產業調整升級的契機,特別是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為擴大國內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要按照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擴大消費市場、規范市場秩序、推進產業重組、降低發電成本的思路,統籌兼顧、綜合施策,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會議確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善加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
(二)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加強光伏發電規劃與配套電網規劃的協調,建立簡捷高效的并網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加強市場監管,對關鍵設備實行強制檢測認證制度。
(三)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著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鼓勵單位、社區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有序推進光伏電站建設。加強國際合作,鞏固和拓展國際市場。
(四)完善支持政策。根據資源條件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根據成本變化合理調減上網電價和補貼標準。完善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光伏發展的機制,光伏電站項目執行與風電相同的增值稅優惠政策。
(五)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完善電價定價機制和補貼效果考核機制,提高政策效應。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會議要求各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完善配套政策,確保落實到位。
強調市場“倒逼”機制 減少政府干預
在分析人士看來,上述新政對于身處寒冬的光伏企業而言無疑是重大實質利好,尤其是“一刀切”的上網電價問題得以解決,電站開發將率先受益。而且值得關注的,此次國務院強調市場“倒逼”機制,少了政府干預,行業洗牌將可能進一步加速。
“從國務院層面專門研究確定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措施,這一事件本身對產業而言是一個重大利好。而且國務院不是單從救市,而是從創造產業發展健康環境的角度來出臺政策。”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統計,目前多晶硅停產企業數量達到90%,半數以上的中小電池組件企業已經停產,30%大幅減產,10%至20%小幅減產或努力維持,并已開始不同程度裁員。但在地方政府保護與干預之下,一些原本應該倒逼或者被兼并的企業仍然得以存活。
廉銳認為,此次國務院的光伏新政一方面強調在市場倒逼機制下的企業退出,另一方面防止出現新的產能過剩,首次提出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這都會在一定程度加快行業的洗牌。
光伏發電享受風電稅惠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善支持政策中,會議提出,根據資源條件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根據成本變化合理調減上網電價和補貼標準。此外,光伏電站項目執行與風電相同的增值稅優惠政策。這是國家首次對光伏行業提出分類電價以及增值稅優惠政策。
“太陽能資源分布不一樣,每個地區發電的成本也不一樣,但是現在我們的上網電價是一概而論的,這是不科學的,此前風電已經出臺了分類電價方法,而太陽能卻一直沒有。”中國太陽能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在現有行業規則上的細化。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秘書長李俊峰認為,這些政策原來就應該有的,光伏應該跟風電一樣享受這一政策,這相當于把遺留的問題解決了。
鼓勵家庭安裝為下鄉鋪路
此次會議的另一大亮點則在于首次提出“鼓勵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這在業內人士看來,標志著光伏發電應用的大門將很快面向農村市場打開。
韓啟明對記者表示,此次會議明確分布式發電將成為開拓國內市場的重要抓手,這在意料之中。但分布式光伏發電主要應用領域在城市工業園區和公用機構屋頂,居民建筑并不適合建屋頂電站。因此,鼓勵家庭安裝光伏電站,明顯針對的是廣大農村及中小城鎮居民,例如目前已頗具規模的農業大棚等農業領域設施。
王潤川也認為,從此次政策信號上來看,“光伏下鄉”或將成為未來光伏國內市場應用的一大趨勢。
事實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不久前也明確表示,國家將結合城鎮化建設,采取鼓勵太陽能發電設備應用、支持分布式發電并網等措施,加大國內市場開拓力度。
據記者此前獲悉,工信部正在牽頭組織制定一項主題為“光伏下鄉”的計劃,旨在推動太陽能光伏發電大規模進入農村市場,搭乘未來城鎮化建設的“順風車”。
盡管目前業內對農村市場對于光伏發電的承受力還存在諸多疑慮,但韓啟明分析,按照國內諸如中節能等企業的經驗,一個占地半畝的農村塑料大棚,裝上幾千瓦的光伏發電系統總投入須達12到13萬元,省級財政可補貼3到4萬元,農民投入2到3萬元,剩下的靠銀行貸款解決,綜合算下來,農業大棚電站開發的投資回報周期只需5到6年時間,這對于開發商來說仍屬可承受的范圍。因此,光伏農村市場在一些領域就目前來看仍具有經濟性和可開發前景。
“但仍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光伏全壽命周期是25年,而農村設施存在周期可能遠達不到,這將加重電站運營方的顧慮。”韓啟明表示。
業內期待后續政策細化
盡管政策利好信號再次加碼釋放,但業內普遍期待后續的扶持政策細則能及時出臺,并落實到位。此次會議也明確要求,各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完善配套政策,確保落實到位。
韓啟明表示,目前需要明確的細則在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度電補貼的額度到底定于多少,這直接影響企業參與分布式發電項目開發的積極性。“因為度電補貼不明確,就意味著終端市場需求無法打開,供給層面就不敢貿然發力。”
此外,西部電站建設盡管很熱,但電站運營卻由于財政部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資金的一再拖欠而不具經濟性。如果財政部不進一步明確未來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就可能會抑制下游電站運營商的收益,進而傳導到上游電站開發直至設備供貨商的訂單量。
而對于家庭用光伏發電系統,王潤川表示,農村地區的經濟承受能力仍不可忽視。未來,國家應該配套一系列既彌合企業發電成本,又能讓農民用得起的補貼政策,才能使農村市場的潛力快速釋放。
據記者了解,包括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工信部和商務部等多部門自今年以來都在陸續調研并制定細分扶持政策,有望在今年底到明年初陸續出臺實施。
■觀察:我國光伏產業總結得失再出發
在全球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清潔、安全、便利、高效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我國也已將光伏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領域,對于保障能源供應、建設低碳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今后,我國光伏產業應當抓住全球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大好機遇,著力降低光伏發電成本、推動關鍵技術創新、促進市場規模應用,使產業整體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光伏產業汲取教訓再出發,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鞏固國際市場,擴大國內多樣化應用,使產業發展有穩定的市場依托。在這方面,國家電網公司日前已連續出臺了相關服務意見,為光伏產業走出困局、拓展國內市場消除障礙。二要根據產業政策要求和行業發展實際需要,切實加強行業管理,規范光伏產業發展,堅決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避免一哄而上和市場惡性競爭。三要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加大對光伏產業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支持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提升本土化光伏設備技術水平,全面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聲音:“光伏產業洗牌或隨時出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曙光:“拯救光伏,最根本的 靈丹
是讓市場的歸市場。各地政府應借這次光伏劫難重新審視政府之手與市場間的合理界線。”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總監張硯霖:光伏產業洗牌或隨時出現,中國光伏產業應深刻反思,“練好內功”,重新部署產業發展戰略。
國金證券研究員張帥:我國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啟動光伏內需的態度已十分明確,預計明年仍將有分布式度電補貼、電網配額制、行業準入制度等相關政策陸續出臺。
中國太陽能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此次會議上升到國務院層面,是最高層對于光伏產業的頂層設計,也是最大的亮點,這個設計有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而最重要的意義是對行業的指導和市場的信心。
■延伸:相關受益公司點評
向日葵:下游拓展初見成效
向日葵主要業務是生產和銷售大規格的高效晶體硅光伏電池片及組件,主要產品是晶體硅電池和組件。但是,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加的業務收入是光伏發電收入,在德國的20MW電站并網運營,開始有了運營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1.8MW太陽能屋頂發電項目已順利并網,“金太陽”示范工程8.2MW太陽能屋頂發電項目正在建設之中。
另外,今年又在云南取得了150MW的光伏項目。這表明公司向下游滲透初見成效。隨著未來我國光伏行業市場的不斷擴大特別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建設的加快,公司有望從中受益。
陽光電源:受益分布式電站建設
陽光電源主營業務是太陽能光伏逆變器、風能變流器及其它電力電源。今年上半年,公司逆變器產品收入占比約90%。盡管上半年該產品毛利率也有一定下降,但仍高達40.4%。
光伏逆變器是光伏電站發電系統中的一個必要的設備。因此,若我國光伏市場特別是分布式電站建設快速啟動,也必將帶動逆變器市場需求進一步增長,公司無疑將會受益。從公司目前的經營情況看,公司也在以各種方式拓展市場,如上半年與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簽署協議,合作建設酒泉市肅州區兩個50兆瓦共計100兆瓦的光伏并網發電項目。當然,也要注意國外大型逆變器企業對國內市場帶來的影響。
隆基股份:西部電站開發成規模
隆基股份主營業務是單晶硅棒、硅片的研發、生產、銷售。目前硅片的產能為1GW左右,在國內外單晶硅片生產廠商中居于前列。
從今年上半年看,公司硅片的銷售收入為7.16億元,同比增長16.09%,毛利率為18.06%,同比下降14.09個百分點。
目前,公司在向下游拓展,如控股子公司獲得在寧夏中寧縣6.7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開發300MW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的協議,并獲準開展20MW光伏電站項目的前期工作;另一控股子公司獲得了寧夏同心縣光伏電站一期30MW并網發電項目,還獲準開展10MW光伏電站項目前期工作等等,這表明公司也在擴大產業鏈,增加綜合競爭力。
■背景:光伏發電量占全球四成
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作為太陽能利用中最具意義的技術,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研究應用的熱點,近10年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長。
截至2010年9月,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產量已占據全球四成。從事光伏產業的企業數量達到580余家,從業人數約為30萬人。
光伏產業曾經因其“新能源”的光環,而為投資者所看好。但是過去幾年內國內光伏產業大規模上馬,導致產能嚴重過剩,今年歐美“雙反”調查更是使該行業雪上加霜,賽維和尚德電力等明星企業紛紛陷入破產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