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安信信托因未披露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停牌,而此前該股三個交易日兩度漲停。12月18日該股漲停報收于14.01元,12月以來其累計漲幅達到43.84%。
如此的強勢讓投資者猛然想起安信信托與中信信托一直在進行的重組,但這已經是一樁長跑了六年依然懸而未決的并購,堪稱A股歷史上除ST公司之外耗時最長的重組,直至今日仍未落幕。只是重組之路距離2013年1月7日的有效期大限已經時日不多,未來將如何演繹?
此案發端于牛市,從2006年11月24日安信信托第一次停牌至今,時而柳暗花明波瀾壯闊,時而陰沉跌入谷底。“誰應該為安信信托遙遙無期的重組埋單?”這是一位長期持有安信信托的投資人的疑問,“我們投資安信,就是沖著重組預期。但到現在都沒有任何說法。”
漫長重組路
這場聯姻歷時之久,個中情形之復雜,乃至今日各方之表態、個中角色的變幻,令人玩味。
“重組的主導方是中信。我們還沒有收到他們新的重組方案,因此明年1月7日前能不能推出重組,還有很大不確定性。”12月18日,安信信托內部人士說。
中信信托相關人士則表示,重組一直在推進,但并未談及重組的具體進展和解決方案。
安信信托2012年三季度EPS為0.2853元;同類上市公司陜國投AEPS為0.3995元,該股12月19日收報于12.51元,跌2.42%。
其實,這本是一場資本市場的“幸事”。
自2006年11月安信信托第一次發布臨時停牌公告,2007年1月中信集團與安信信托達成全面重組協議,安信信托以4.3元/股的價格增發股票,其中由中信集團以中信信托80%股權進行出資,認購96968萬股,占增發后總股本的53.39%;子公司中信華東有限公司以中信信托20%股權出資,認購24242萬股,占比13.35%;民企上海國之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國之杰”)以現金出資認購1.5億股。
上述安信信托內部人士自己都承認,中信信托當時選擇安信信托上市是非常明智的。“股價低,市場環境又好。中信做起來輕松,我們也可以得到中信信托股權。對雙方來說都是好事。”他說。
2008年1月,這項重組相繼獲得銀監會和證監會“有條件通過”后,各方都在盼望一個新的“信托帝國”的誕生。但其后三年遲遲不見最后的批復。
據了解,有條件通過是指已經通過發審委審核,但后面還需要根據發審會意見補充披露、修改或完善材料,然后才能正式拿到審核批文。
不過,安信信托并未就此止步。2011年,重組雙方調整材料,將民營股東國之杰以現金出資獲得的股份由1.5億股減少到1億股。
然而,這一好夢至2012年1月再遭破滅。更新后的重組方案并未獲得證監會并購重組委的通過。
其后,安信再次表態繼續推進重組。
一位熟悉投行業務的人士告訴記者,之前安信信托重組所聘請的投行海通證券在方案被否之后,態度也變得消極。“項目拖那么多年被否,對任何一家投行來說都是污點。”
對此,安信信托不予置評。并表示,現在并沒有更換投行的打算。
誰來埋單?
證監會并購重組委不予核準的理由包括:“公司實際控制人披露與并購重組委會議上陳述內容重大不一致;方案歷經5年,其標的資產、發行對象、發行股份數額均已發生重大變化,仍沿用原方案交易,缺少合法性、合理性;出具本次定價依據的評估機構已不具有證券評估資質,缺少合法性,且該評估報告存在較大瑕疵;公司股價、交易標的資產及價值均發生重大變化,仍沿用原方案定價缺少公允性。”
國信證券一位資深并購人士分析稱:“上述原因都涉及到重組能否進展的根本性問題,如果按此理由,就不應該受理此案。”
有知情人士稱,安信被否的核心原因,是與有關各方溝通不夠。有律師則認為,重組方中信信托態度曖昧才是重要原因。而接近安信信托的人士表示,除主觀因素外,其間中信信托股權結構的調整、證監會的人事變動等一系列問題都對重組產生了影響。但無論是重組方的中信信托還是被重組方的安信信托,他們當初的態度都很積極。因而雖然有一些困難,最后還是進行了解決,并且提交了方案。不過方案提交之后,除了溝通之外,也只能是等待。那次長達11個月的停牌,兩家信托公司其實都不愿意看到。
“當方案被否后,我自己都很吃驚。”上述安信信托內部人士表示。
一位熟悉安信信托的信托業內人士表示,中信信托看中安信信托選擇借殼而不是IPO,源于監管層之前對信托行業盈利模式的擔心,暫時關上了信托公司IPO的“大門”。安信信托和陜國投A都早在1994年就已經上市,是國內最早一批金融類上市企業,此后再無信托公司通過IPO方式的案例。但這種情況到了2010年信托行業凈資產管理辦法公布后有了變化,因為困擾信托業IPO的難題解開。今年中海信托上報IPO材料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而自2010年8月起,中信集團啟動股份制改革,力圖盡早實現整體上市。2011年12月,中信集團以原有絕大部分經營性資產出資,發起設立中信股份,同時將所持中信信托80%股權移交給中信股份。據媒體報道,中信股份將承擔著帶領原集團業務整體上市的任務,今后是否仍會堅持分拆中信信托、借殼安信,或未可知。
何時了結?
安信信托歷時六年的重組之戀,到底以何種方式圓滿畫上句號,現在還難以得知。
癡情如安信信托者,在A股近2500家上市公司中,恐也難出其右。
2012年2月24日,安信信托再次發布董事會決議公告,表示將繼續推進向中信集團、中信華東及國之杰非公開發行股份的重大資產重組工作,重組各方堅持原方案不做任何調整。
4天之后的2月28日,安信信托公告稱,擬對重組申請材料進行補充、修訂和完善,重新提交申請材料。
其后至今,安信信托一直在等待重組各方反饋的方案。但至本報截稿時,安信信托尚未收到任何重組方的公函。
據知情人士透露,盡管借殼上市尚未落槌,但基于雙方對最終完成重組的信心,在實體運營方面的合作已經展開。
“安信信托的風控標準基本上是參照中信信托的標準來做的。有段時間,就是中信信托的人在給安信信托做風控。”該知情人士表示,“安信實際上在用中信的標準在運營”。
故而,一些市場人士樂見中信安信重組之戀能夠花好月圓。“重組期限還可以繼續延期,這在安信此前歷史上曾有多次上演,我們希望重組成功,也希望監管層及中信信托等重組各方以實際行動來保護中小投資人的利益。”
對此,上述安信信托內部人士表示,重組久拖不下,對安信信托自身來說也并非好事。“這幾年國內信托業迎來了難得的黃金發展期,如果沒有久拖不下的重組,我們可以更好。看看陜國投的歷程就能知道。”他表示,在與中信信托溝通過程中,雙方對于繼續重組都依然持積極推進態度。“但是,使用過去的方案肯定不行,方案必須更改才有獲通過的可能。”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