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賣商標”風波還未平息,江蘇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江蘇匯源)又陷“環保門”。
近日,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環保局網站“領導信箱”內,一封《上市公司‘匯源’霸氣十足:投產五年未申請環保設施驗收》投訴信稱,江蘇匯源自2007年投產以來,被多次檢測出排放廢水超標,環保部門對其進行罰款并責令停產整改,但排污行為并未停止。
昨日(12月13日),記者調查發現,江蘇匯源直到今年11月才拿到排污許可證,也就是說,無證排污長達5年。
對此,江蘇匯源主管環保及設備的徐新軍表示,公司大部分環保驗收準備工作早就做完,“是政府拖到現在才驗收”。
多次被測出排污超標
家住江蘇匯源周邊的一位張姓村民向記者表示,江蘇匯源投產5年來,每天都排放大量未經處理的廢水。村民曾找江蘇匯源溝通,對方讓村民直接去找政府相關部門。
對此問題,江蘇匯源一位徐姓顧問曾對媒體稱,公司是2006年經鹽城市政府招商引資過來的,當年遞交了環保承諾函,2007年開始試投產。
記者找到了江蘇匯源2006年8月遞交的環保承諾函,內容顯示,在江蘇匯源工廠建成后,亭湖經濟開發區接入鹽城經濟開發區東區污水處理廠管網未建成,或鹽城經濟開發區東區污水處理廠未投入運轉,公司因特殊情況需要試生產,將確保排放污水達到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中一級標準:COD≦100mg/L,SS≦70mg/L,NH-N≦15mg/L,否則無條件停產。
然而,環保部門相關資料顯示,江蘇匯源投產以來,在沒有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情況下,不止一次被環保部門監測到所排廢水超標。
江蘇省國控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結果顯示,2011年3月14日,江蘇匯源的污水生化需氧量超標0.7倍;同年11月14日,懸浮物超標1.1倍。
昨日記者再度找到江蘇匯源核實相關信息時,主管環保及設備的徐新軍稱,公司管網方面已經到位。記者問及相關環評手續時,他表示都在另一負責人處,但該負責人暫時不在公司。
排污許可證上月才拿到
記者了解到,在和江蘇匯源協調無果后,當地村民多次將污染情況反映到亭湖區乃至鹽城市相關部門,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雖然當地環保部門也承認江蘇匯源存在污染情況,但該公司廢水外排的行為一直沒有停止。
亭湖區環保局在2011年5月發布的
《亭湖區重點污染源監測評估報告》顯示,重點排污大戶江蘇匯源并沒有通過“三同時”驗收。亭湖區環保局法制宣傳科高科長也曾對媒體稱,江蘇匯源有環評手續,但至今沒有進行“三同時”驗收。
我國《環境保護法》規定,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即“三同時”)。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保部門驗收合格后,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今年5月,亭湖區環保局對江蘇匯源下達了
《行政處罰決定書》(亭環行罰字[2012]6號),責令其立即停產整治,并罰款2萬元。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立即停產整治”未能有效執行。
江蘇匯源2007年年底就已建成投產,但記者在現場看到公司張貼的《江蘇省排放污染物許可證》顯示,發證時間為2012年11月12日。也就是說,自2007年投產以來,該公司無證排污時間長達5年。
徐新軍的解釋是,這是因為政府部門辦事效率低,公司大部分環保驗收準備工作早就做完,“是政府拖到現在才驗收”。
但亭湖區環保局一位王姓副局長向記者表示,由于此前江蘇匯源在環保設施上一直未能完成驗收,所以排污許可證一直到上個月才發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