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根源到底是償付能力還是收支平衡?如果是后者,那么危機的解決很可能就有盼頭了:那些保持著難以持續的巨額經常項目赤字的受困國已經果斷地遏制了赤字擴大的勢頭。可喜的是,在西班牙、葡萄牙和愛爾蘭,出口的健康增長已經開始推動經常項目赤字收窄。
貝倫貝格銀行指出,基于12個月滾動數據計算,意大利、西班牙、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累計經常項目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經從2008年底的7.1%收窄至如今的1.8%。而第三季度上述國家累計實現了占GDP0.7%的經常項目盈余。瑞銀表示,這一變化背后的推手就是這些國家貿易平衡的改善。
對外貿易形勢的改善減輕了財政緊縮措施帶來的痛苦。以西班牙為例,自2007年第四季度以來,西班牙國內需求已經累計下降了15%,但GDP僅下降了5.2%,摩根大通指出,外貿增長在其中功不可沒。鼓舞人心的是,Markit采購經理人指數中,愛爾蘭、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新訂單指數要高于德國。南、北歐單位勞動力成本的差距正在縮小。
但與此同時,高失業問題依然存在,失業率高企已經導致進口需求下滑。雖然減薪應該有助于提升出口競爭力,但希臘貿易平衡的改善是靠進口的萎縮才得以實現的。我們還不知道貿易平衡的改善能否持久。
對于意大利來說,高企的政府債務是最大的絆腳石,而對于西班牙來說,首當其沖是要解決其銀行系統的問題。希臘則仍需要來自官方的援助,不過經常項目失衡的改善可以被看作是一個信號,它意味著未來不依靠外部支持、通過自力更生實現可持續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