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北京師范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帶領的課題組在京發布了《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數報告(2012)》。
報告顯示,2011年滬深兩市2033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整體較好,及格率高達99.66%。從信息披露完整性(強制性)、完整性(自愿性)、真實性、及時性等四個分項指數看,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明顯偏低,說明大部分公司自愿披露信息的積極性嚴重不足。與2009年相比,2011年信息披露完整性(強制性)指數由82.79下降至74.99。
高明華表示,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較為均衡。2011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數最小值51.7584,最大值93.1384,平均值84.3927。以60分作為及格線,不及格的上市公司只有7家,及格率高達99.66%,民生銀行、中信證券、紫金礦業排名前三。
從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四個區域看,只有東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指數均值高于總體均值,其他三個區域的指數均值都小于總體均值。分省份來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數均值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分別為福建、北京和西藏,而寧夏、海南和山西則排名最后三位。
從行業特征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數最高的三個行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建筑業和采掘業,信息披露指數最低的三個行業是綜合類、農林牧漁業和批發零售業。
從所有制性質看,信息披露指數均值從高到低依次為國有絕對控股公司、國有強相對控股公司、無國有股份公司、國有參股公司及國有弱相對控股公司。
可以看到,隨著第一大股東中國有持股比例的提高,信息披露指數先降后升,呈現“U型”關系。信息披露指數最大值出現在無國有股份公司和國有弱相對控股公司中,最小值出現在無國有股份公司中。
值得關注的是,無國有股份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大幅上升,其信息披露完整性(強制性)和信息披露完整性(自愿性)都高居首位。民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上升主要體現在信息披露完整性(自愿性)的改進,這表明民營上市公司更加積極地向投資者披露相關信息,以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獲取更多的融資機會。相比之下,國有上市公司有深厚的政府背景和政治關聯,融資門檻較低,融資約束較小,因此沒有必要披露更多信息,只要不違背信息披露準則即可。
高明華表示,在信息披露指數整體上升的背景下,仍然有許多“燈下黑”值得關注與警醒。
“比較突出的是信息披露完整性(強制性)指數由2009年的82.79下降至2011年的74.99,這種現象與上市公司年限長短有一定的相關性。”他說。
高明華指出,上市公司也許認為一般性的強制性信息并不具備“強制性”,只要不觸及監管層的“紅線”就可,反映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社會通病。很多上市公司只對影響其目標的信息披露高度關注,甚至是利用信息披露來傳遞信號、影響市場判斷,而不是“合規性”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報告同時顯示,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數的分布集中在[60,70)和[70,80)兩個區間段,兩個區間段的企業數占比達76.88%。
對此,高明華認為,這說明一旦涉及到自愿性信息披露,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會選擇少披露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自愿性指數較低可能意味著不真實部分潛藏在不愿意披露的信息中。
發布會當天還發布了《中國上市公司企業家能力指數報告》。根據調查結果,1939名上市公司CEO中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以69.6分的成績位居榜首,萬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偉文以14.8分的成績名列倒數第1。
高明華說,根據調查結果,中國企業家能力亟待提升,只有3家公司的企業家能力達到了60分。企業家的能力分數一般在30-40分之間。
從地區來看,東部地區企業的企業家能力普遍更高。另外,北京地區上市公司的企業家能力指數均數要高于全國總體。
分行業來看,CEO能力分數最高的是金融界企業家,而排名最后的是房地產CEO。在企業家能力總排名前10中,就有4名是金融寡頭,除了馬蔚華外,還有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反觀房地產行業,沒有一個CEO進入前10。排名最靠前的是泛海建設CEO韓曉生,也僅僅排在第42位。房地產行業企業家能力最低,高明華認為這是因為他們依靠的主要是隱秘的關系網絡,對于實際個人能力的要求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