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擴張——遭遇虧損——銀行抽貸——連鎖反應。“眼鏡大王”胡福林幾乎被跨行業投資拖垮,引發溫州民營企業危機的故事,似乎將在曾經的“電器大王”鄭元忠身上重演。
12月3日,網絡傳言,莊吉集團倒了,正在進行資產清算,涉及多家銀行的50億貸款。
組建于1996年的莊吉集團,以服裝為主業,是溫州“標桿性”大型企業。其掌門人是因上世紀80年代打擊投機倒把運動中“溫州柳市八大王事件”而頗具知名度的“八大王”之一——“電器大王”鄭元忠。
“企業還在正常運營。”昨日,莊吉集團一名高層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表示,因為銀行連續抽貸和船東棄船的壓力,集團目前暫時出現資金困難,但并非如傳言所說的倒閉或資產清算。他同時認為,由于牽涉眾多互保民營企業,互保貸款超過300億元,莊吉集團目前的困難亟須得到政府的關注和支持。
鑒于莊吉集團在溫州民營經濟中的“系統重要性”,這也許是自2011年9月溫州“眼鏡大王”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跑路”事件以來,溫州民營經濟的又一“劫”。
造船子公司擱淺
拖累莊吉集團的是2006年其新涉足的造船行業。
2004年,莊吉集團在溫州樂清市北白象鎮成立子公司浙江莊吉船業有限公司(下稱“莊吉船業”),該公司經浙江省政府審批取得海域使用權(填海面積)約512畝,并擁有專用岸線2公里。
據上述莊吉集團高層介紹,莊吉船業注冊資金3億,總投資12.72億,總負債10億。現已建成6座船臺,5.7萬平方米分段和管系制造車間。2007年開工以來,陸續建成化學品郵輪船、海洋工程船和散貨船等6艘。
目前,莊吉船業在建的2艘8.2萬噸散貨船是溫州造船業歷史上最大噸位的船舶,其中一艘即將進行試航,另一艘已完成60%。
2008年,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經濟危機導致全球貿易驟降。國際航運標桿價格指數——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跌至2007年的1/5,造成國際航運、造船業全面嚴重虧損,國內諸多大型造船企業先后“告急”。
而莊吉船業也很快迎來了自己的噩夢——上述2艘8.2萬噸散貨船的船東香港某集團,因自身虧損嚴重,借故提出棄船。11月16日,融資銀行以退款保函向莊吉船業索賠3.36億元。目前,因后續資金不到位,這2艘船已停建,恐將成為“爛尾船”。
“銀行提出索賠,企業資金轉不動,當然很困難。”上述高層稱,現在,造船企業“不接單是‘等死’,接單是‘找死’”。
銀行抽貸交迫
船東棄船只是誘因,真正令莊吉集團資金鏈繃緊的,是銀行抽貸。
上述高層稱,自去年3月以來,銀行對莊吉抽貸達1.07億元,盡管尚未扯斷公司資金鏈,但已嚴重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和銀行還貸周轉。
10月4日,因建行2000萬元貸款到期不續貸,導致莊吉集團還貸逾期,被銀行列為關注類企業。此前莊吉集團同建行談判兩次,均未成功。
據上述高層稱,11、12月,7家銀行還要抽貸3500萬元,通知都發過來了,連主要的貸款人中國銀行也提出抽貸。“如果銀行繼續抽下去,我不否認莊吉很有可能要倒閉。”
據他說,目前溫州大型企業面臨困難的有幾千家。“如果銀行堅決繼續抽貸,相當一部分企業是必死的。”
據其介紹,5年前,莊吉貸款享受年息4.425%的基準利率,而目前銀行給莊吉集團的年息為基準利率上浮10%。對票據票貼等附加業務的要求更是“多得不得了”。有些銀行還要求購買黃金,繳納財務顧問費,綜合成本在月息1分以上(相當于年息12%)。
而溫州民營企業界流行的互保,又在放大信用壓力。
截至目前,莊吉集團直接為莊吉船業墊資3億元,并為其擔保3億多元。此外,莊吉集團與其他5家企業互相擔保貸款十幾億元,而這5家企業與其他企業還有更多的互保關系。
據上述莊吉集團高層稱,莊吉等6家互保企業,涉及銀行貸款四五十億元,這6家企業的下家有二十幾家企業,下家的下家又涉及八九十家企業,總共欠銀行貸款300多億元。在這些互保企業中,有不少溫州知名大型企業。“我們擔心,一旦引發連鎖反應,大部分企業沒有能力自救。”
他還認為,銀行對互保企業施壓,會在互保企業中造成信用危機。“銀行對互保企業說,你擔保莊吉集團的8000萬,要還過來,因為莊吉已經逾期了。你的1.2億元,本來是準備貸給你的,因為你是莊吉集團互保企業,所以現在就不批了。于是,互保企業對莊吉集團避之唯恐不及。”目前已有個別互保企業希望退出互保。
溫州:第二輪民企危機醞釀中?
情急之下,莊吉集團只能向政府求助。
11月19日,莊吉集團以公司紅頭文件形式,向溫州市主要領導遞交《緊急報告》稱,近期船東棄船、銀行抽貸、互保企業信任危機,三者疊加將集團推向窘境。
11月21日,該領導做出積極批示,認為莊吉屬于該市大型企業,如若出險,將造成與一年前大企業出險相似的沖擊,對全市影響巨大。
據上述高層稱,目前莊吉集團正在急切地盼望政府的具體幫扶措施。
在他看來,莊吉并非“資不抵債”。他說,目前莊吉船業欠銀行貸款6億多元,莊吉集團貸款總額13.9億元,加上棄船后銀行索賠的3.36億元,總共也就17億多元,而莊吉集團總資產有24億元。但他擔心,如果企業真的倒閉了,交給銀行處置,“1元錢只能處置三四角。”
他介紹說,公司主業利潤還不錯,2007年稅后利潤1.2億元,之后雖然每年以1000萬元的速度下降,但到今年還能有7000萬元,足夠償付銀行利息。
這名高層哽咽地說:“鄭總辛辛苦苦做企業41年,不賭也沒亂花錢。一輛寶馬車,至今開了31萬公里,還在繼續開。20年來繳稅10多億元,每年平均解決2萬勞動力就業。如今,只求政府在困難的時候對曾經做出些許貢獻的企業重視一些。”
至于為什么從服裝主業擴張到造船業,上述高層解釋說,事實上,溫州柳市鎮很多民營企業的主業多年來基本都不盈利甚至在虧錢,企業生存主要靠對外投資收益。前幾年靠房地產、物流、水力風力發電、礦山等。而恰恰是這些新投資的行業,近年紛紛陷入低谷。
據他說,甚至有的企業主認為,明年春節前后,柳市上百家大中型民營企業將爆發危機。
“莊吉不想做柳市第一家(倒閉的企業),也不想引發這場不該發生的倒閉潮。”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