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選戰全面鋪開,部分政要提高了批評中國的調門,這種出于政治需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把國內矛盾轉嫁給其他國家的做法將破壞兩國經貿合作發展的氛圍,搞不好會把中美經貿關系引入歧途。 針對美國近來頻頻出現的對我國產品采取歧視性待遇和批評中國的聲音,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9日回應,隨著美國選戰全面鋪開,部分政要提高了批評中國的調門,這種出于政治需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把國內矛盾轉嫁給其他國家的做法將破壞兩國經貿合作發展的氛圍,搞不好會把中美經貿關系引入歧途。 沈丹陽說,美國的一些政治人物對中美經貿關系說三道四,我們對這種把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做法和說法都是反對的。我們要聽其言觀其行,看下一步會怎么發展,“我們是有擔心的,搞不好會影響中美經貿關系。” 今年以來,中美之間在貿易和投資領域的摩擦頻生。美國商務部18日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硬木和裝飾用膠合板發起“雙反”調查,這是今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產品發起的第4項反傾銷調查和第3項反補貼調查。 這項調查是應美國硬木膠合板公平貿易聯合會的請求,可能導致美國對此種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該聯合會認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硬木和裝飾用膠合板傾銷幅度為298.36%至321.68%,補貼幅度也超過2%的允許范圍。 外貿之外,近一段時間,中美間在投資領域也產生了不小的摩擦。美國總統奧巴馬9月28日簽署了一個行政命令,認定中國三一集團關聯企業羅爾斯公司通過收購俄勒岡州風電廠的項目有可能損害美國國家安全,決定禁止這項交易。 此外,考慮到大選的政治需要,美國候選人也釋放出不少批評中國的言論。沈丹陽說,這完全是政治上的需要,比如他們一些人似乎總是認為,在中美經貿關系發展中,總是美國人吃了大虧,中國人占了大便宜,“這樣的說法不僅美國人不信,中國人都覺得很搞笑。” 沈丹陽說,中美建交33年來,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水平,很多負責任的經濟學家對中美經貿關系的現狀做了理性和深入的研究,認為兩國經貿關系總體上是互利共贏的,雙方利益是大體平衡的。 從1979年中美建交到2011年,中美貿易從不足25億美元,發展到去年雙邊貿易總規模4466億美元,增長近180倍,兩國很多年前就已經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而中國已經連續10年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中國既是美國農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也是美國汽車、飛機等機電產品重要的海外市場。中美建交33年以來,中國從發展中美經貿關系中固然得到了不少好處,但是,美國同樣獲利豐厚,雙方都是贏家。 中國企業最近這些年來開始對美國投資,也為美國的就業作出了貢獻。沈丹陽表示,中美兩國這種經貿格局完全是兩國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不斷擴大合作的結果,并且還將為兩國企業和兩國人民提供進一步合作共贏的機會。 沈丹陽說,出于政治需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把國內矛盾轉嫁給其他國家的做法將破壞兩國經貿合作發展的氛圍,搞不好會把中美經貿關系引入歧途。這既不符合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利益,對全球經濟復蘇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我們主張中美兩國應該本著相互尊敬、互利共贏的原則發展雙邊經貿關系,堅持合作與對話討論和解決問題,多做和多說有利于兩國經貿合作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