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唱響南溪鑄就鐵軍 |
 |
南溪原創民俗舞蹈《燒火公公》 |
“我覺得南溪這幾年是一年上一個臺階,不僅城市建設、園區建設得好,而且文化活動也搞得風生水起,各種演出檔次有了質的飛躍,完全超出了區縣級的水平。”
郭道明是南溪攝影愛好者,每逢重大活動,他都要到場拍照留影,他的電腦里保存著近10年來南溪演出活動的影像資料記錄。
南溪,歷史悠久、文脈恒昌,哺育了字妖包弼臣、五糧液鼻祖鄧子均等大家名人,創造了璀璨奪目的南溪文化。如何讓一座城市的歷史遺存不僅能保留,更能讓它生長和更新,是擺到現代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命題。
南溪的做法是:以實施“文化振興工程”為契機,不斷提升這座千年古城的凝聚力、創造力和競爭力,促進文化的大發展與大繁榮。
今年,南溪先后制訂出臺了《南溪區“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南溪區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區的實施意見》,并委托成都阿佩克思公司高標準地策劃和編制了《南溪區文化振興規劃》,“文化強區”成為南溪發展方略之要。
“以文化提振發展的精氣神,以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來推動南溪新區建設。”南溪區委書記李學焦說,抓文化就是抓發展,南溪正大力實施“文化強區”戰略和“文化振興”工程,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軟實力”,加快推進文化陣地建設,繁榮文藝創作,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激活城鄉文化一池春水。
從2011年起,南溪與成都軍區戰旗文工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采取“項目制”管理模式。雙方協議,戰旗文工團將成為南溪區文藝精品創作、人才培養、地方文化品牌打造的依托單位;南溪區也將成為戰旗文工團藝術創作、實踐和人才培養基地。
在與成都戰旗文工團的合作中,南溪打造出了高品位高質量展現地域特色文化和風土人情的文藝晚會《南溪放歌》,也打造出了一年一度的深受群眾喜愛的南溪春節聯歡晚會,原來兩年一屆的豆腐干食品文化節也更名為一年一度的豆腐干食品文化藝術節。
隨著這些節會品牌聲名遠播,不僅成就了南溪文化的“辨識度”,也叩開了南溪連接世界的大門。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文化這一紐帶,讀懂了南溪,喜愛上了南溪。南溪“鐵軍文化”、“豆腐干文化”已打造成為南溪響亮的文化名片。
“我們的節目不僅對南溪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進行了深入挖掘,精心打造,同時用藝術手法演繹了南溪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和當今發展輝煌。”仙韻藝術團團長陳敏娟介紹說,每年仙韻藝術團要參加藝術節、南溪春節聯歡晚會、送文化下鄉等演出100多場,由于人手緊張,還推掉了很多其他演出邀請。
目前,南溪全區擁有業余文藝隊伍51個,演出場所3處,仙韻藝術團、南溪川劇團、洪州藝術團和飛翔鳥樂隊等骨干文藝團隊在市縣舞臺演出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知名度。
在發展現代文藝團體的同時,南溪還傳承千年歷史文化底蘊,充分挖掘、整理、利用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改革創新文化體制,結合區藝術團擴編轉型,發展文體行業協會,豐富川劇、小品、雜技等曲藝形式,發掘雜技世家、音樂世家、書法名家、哈號傳人等民間文化藝人,盤活宜賓市唯一保留下來的縣級專業川劇表演團體——川劇團,使之不斷發展壯大,與區“仙韻藝術團”共同撐起南溪文藝表演的旗幟。左手傳承,右手創新,古今文化相輔相成,成就文化發展大舞臺。
“《朱德在南溪》這部電視劇劇本已經創作完畢,目前進入劇本研討階段。”南溪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勇說,近年來,南溪正在積極創新商業模式,開發與文化結合的影視拍攝、教育培訓、休閑旅游等綜合性消費。
目前,南溪規劃實施“南溪八景”文化景觀長廊、南溪食博園、“水墨映畫”長江文化創意博物館、南溪古城影視拍攝基地、古碼頭詩歌文化休閑街區等一批文化產業項目,加快印刷產業園區建設,廣東四川商會動漫等文化創新創意產業園項目也與南溪簽約。
在濱江新城桂溪古街建設即將完成的同時,南溪今年還啟動了老城區望瀛門,文明門,廣福門;大南街,廣福街,官倉街,麻柳街,內西街和文明門城墻等“三門五街一城墻”改造工程,深入挖掘南溪“古”文化、“水”文化,并精心策劃長江文化休閑體驗區、江灘浴場、濕地公園等項目建設,爭創“4A”級旅游景區,塑造“仙源福地、上善水城”城市休閑文化品牌,實施文化與旅游聯姻,整體提升南溪文化旅游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