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9月CPI同比上漲了1.9%,食品價格上漲2.5%,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3.6%。海關總署13日發布的數據也表明,9月份,我國單月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多項數據集中,釋放出怎樣一個信號?這些數據反映中國經濟的哪些變化?我們又該如何判斷下一步經濟政策的走向和經濟發展趨勢?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邀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9月CPI通脹數據表現溫和,是否給寬松政策提供空間?PPI下降,PMI回升,看多與看空觀點交鋒,經濟走勢如何判斷?
9月CPI以1.9%的同比增速創下今年的次新低,其中新漲價因素和翹尾因素的影響分別為1.7和0.2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依舊是新漲價因素中的重頭戲,鮮菜、鮮果、水產品、糧食對居民消費價格的影響大約0.65個百分點。從大的分類來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5%,衣著價格同比上漲3.4%,居住價格同比上漲2.3%。小類來講,鮮菜價格上漲11.1%;鮮果價格上漲7.2%;肉禽及其制品價格則下降6%,其中豬肉價格下降17.6%,拉低CPI下降約0.68個百分點。
在山東壽光,菜商們普遍反映近來菜價回落,有的品種甚至已跌至成本價。今年年初時一棵白菜曾經貴過一斤豬肉,但是現在,白菜價格下跌明顯,一斤也就2毛錢。
姜向陽(山東菜商):最貴的時候(一斤)達到一塊多錢。
記者:現在是什么價?
姜向陽:現在是兩毛錢,干的人多了,而且四面八方都有菜,不像早些年,就壽光有,別的地方都沒有。
潘建成(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中心副主任):目前還沒有出現經濟的迅速回暖,所以從需求層面上來看,也沒有一個推力推動上游產品價格明顯的回升。所以對于CPI來講,我認為這個未來四季度多數還是延續這樣一個過程,平穩,平穩的過程。
9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則同比下降3.6%,環比下降0.1%。
10月13日,海關總署公布了進出口最新數據,9月我國出口總額1863.5億美元,同比增長9.9%,比8月份增長了7個百分點,單月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美國勞工部近日公布,美國9月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較前周減少3萬人,至33萬9000人,是4年來最低水平,而歐元區產出連續兩個月環比正增長,四季度GDP環比有望轉正。除中國外,韓國9月和德國7月份對外貿易均明顯轉好,這表明中國出口回升或許將是趨勢性的。
在貨幣發行量上,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94.37萬億元,同比增長14.8%,狹義貨幣M1余額28.68萬億元,同比增長7.3%,均高于市場預期,并創出年內新高。數據還顯示,體現企業投資運營熱度的中長期貸款占比也有所提升。
此外,土地市場熱度不斷升溫。高漲的拿地熱情也讓多家房企積極尋求融資。部分業內人士預計,房企將在4季度展開一場土地大戰。
劉戈:從物價的角度來講 這三個月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從CPI的角度講,這個月和上個月的基本的指數變化的一些項目都差不太多,仍然是蔬菜、水果上漲的比較厲害,蔬菜上漲了11%多。但是此漲彼消,消的是什么?還是豬肉價格,豬肉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7.6%,那么這就影響了0.68個百分點。這樣一漲一消,到最后這個月CPI和上個月差不太多,連續這三個月都差不太多?傮w從物價的角度來講,這幾個月基本的狀態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劉元春:目前整個工業領域不景氣的狀況還在持續(《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PPI說明整個工業領域不景氣的狀況還在持續,這種不景氣的現象實際上是一種大家的預期,因為全球現在都陷入了制造業蕭條的狀況,特別是東亞地區的制造業,目前它整個的先行參數都陷入了低迷,所以PPI出現持續回落是大家可以預計到的。更為重要的是,PPI的持續回落,對于我們微觀企業的財務績效會有一個持續惡化的作用,對于下一步經濟增長來講,這并不是一個特別利好的消息。當然,PPI本身有一個結構問題。第一是我們的購進價格,一個是出廠價格下降比較厲害,但是購進價格,最近我們會看到環比開始出現正增長,這說明我們前期的一系列的穩增長政策,陸陸續續開始作用于企業的一些決策上,對于它的存貨的調整,對于它進一步投資取向的調整,有一定的作用。
CPI本質上是一個一致參數,它是一個總需求和總供給相互作用的參數,但是我們對經濟下一步走向的判斷,首先是要看總需求下一步發生一些怎樣的變化。我們所看到的一些先行參數現在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反彈跡象,并且這個反彈可能在同步發生著一些作用,這說明了下一步經濟回暖的基礎比以往要堅實的多。談到下一步CPI的變化,我們會看到,由于總需求的這種反彈所帶來的需求拉動性的價格上揚的力量會逐步抬頭,但是必須要明確的是,目前還是在一種相對底部運行的一種狀態,所以它不會反彈的特別厲害,短期來講,還是一個平穩狀態。
劉元春:外需的數據很漂亮 但它同時也很脆弱(《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首先可以明確,下一步總需求的增速有所回升,這是一個趨勢性的判斷,在這個趨勢性判斷里可能會有一些反復。特別是我們所看到外需的這種變化,9月份我們的同比增速已經達到了9%以上。這樣的一個漂亮數據有基數的因素,也有一個局部板塊,像美國和東盟這些國家的進口數據改善的因素,當然也有我們政策調整的因素。但是這些因素是不是能夠保證我們外需能夠持續向好?這可能有一些疑問。原因是什么?第一,美國經濟下一步可能由于財政現押的問題,還會有所反復。第二,歐洲的寬貨幣加上緊財政的組合,在短期里對實體經濟產生的效應可能是個收縮效應。第三,我們地緣政治的問題和貿易摩擦的問題,中日的貿易下一步到底怎么發展?我們跟歐洲、美國關于光伏產業的貿易摩擦,到底下一步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實際上這對于我們都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所以說外需改善是趨勢性的,但這里面可能會存在著一些反復和波動的狀態,它還比較脆弱。
劉戈:一旦歐債危機有所緩解 貿易回升就會比較顯著(《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前段時間,我跟意大利的一些企業家有過交流,對于他們來講,雖然有歐債危機搞的很厲害,經濟下滑的很厲害,但是現在而言,一旦危機的風口浪尖過去以后,他們的心態都很好,該怎么消費,還會怎么消費,歐洲人要過好日子的勁頭不會減,所以它的消費需求會恢復正常,那么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就會上來,意大利的比如家具、服裝等等這樣一些奢侈品,賣到中國,現在變成他們最大的增長。
整體上來說,他們在本國的銷量下滑很厲害,但在中國和東亞增長很快。反過來講,中國的產品在他們國家增長的也很快。所以在貿易方面,互相之間的需求在增長,意大利人喜歡中國的東西,中國人喜歡意大利的東西。這種貿易的互相之間的互補,這是一個常態。一旦歐債危機的陰影有所緩解的時候,貿易回升就比較顯著,這些因素可能導致我們9.9的外貿,當然這里面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可能有風吹草動,那么最后又導致一個下滑。
劉元春:投資數據肯定會在四季度有較大的回升(《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有很多經濟學者預測,現在的中國經濟正在逐步的筑底,而且未來有反彈的一個跡象。這個判斷可能是分析人士的一個共識,原因是什么?第一,一些先行數據最近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特別是M2增速開始有一個快速的提升,從8月份的13.8%一下提升到14.8%,這意味著,我們整個銀行向實體經濟的流動性注入的力度在開始強化,更重要的是全社會融資總量,這個參數同比增長了1萬多億,這的確就會看到我們下一步我們的企業、地方政府口袋里開始鼓了。
我們上半年經濟為什么如此的低迷?并不是說我們沒有投資和項目,相反,地方政府的投資規劃和項目很多,畫餅畫了很多,20個省市規劃的投資總額達到23萬多億。但與此同時,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沒有上來,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臺沒有錢,很多企業受困于債務鏈,受困于民間融資等問題。但這些問題,9月份的這些數據可能會使它逐步緩解,一旦有錢了,我們的項目,銀根、地根都已經松開了,那么投資數據肯定會在四季度會有一個較大的回升。
劉戈:個人消費將逐漸在整個GDP增長里占越來越大的比重(《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從出口上來說,9月份是讓我們覺得有點意外的一個數字,但是無論是歐洲也好,美國也好,現在我們對它的出口還是局部的?傮w上來說,我們不可能對他們抱有太大的希望。所以更多的情況還是看國內,國內的話,現在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的開工,拉動國內機械、包括建材等等其他一些和基礎建設密切相關的行業的內需。
另外,總體上來說,我們的黃金周產生這么大的客流量,說明大家對于消費的熱情,現在在逐漸改變。也就是說,靠個人的消費所能帶動的,包括旅游,包括餐飲,包括服飾等等這樣一些純消費,帶來生產的增長,會逐漸在我們的整個GDP增長里占越來越大的比重。
曹遠征:這一輪中國經濟的下滑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這一輪中國經濟的下滑,看來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不僅僅有宏觀經濟周期的波動,也有結構調整的原因,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短期的宏觀經濟波動,本輪經濟的一個好轉,并不足以說明全部問題,最重要是看經濟是否在調整中間的這樣一個變化,那么換言之,很可能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是這么一個趨勢性的變化,如果這個趨勢性變化出現的話,短期的宏觀經濟波動只是在這個變化中的波動,而不是一個所謂根本性的一個好轉。
連平:明年的增長估計或在8%以上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從最近一系列的數據來看,三季度應該是會見底,四季度會有小幅度的回升,前期所公布的PMI數據,也有小幅度的回升。另外投資的增速,應該會在三季度逐步有所加快,那么國際環境在未來一段時間,也會相對比今年8月份之前要來的平穩一些。所以四季度或者說到明年,國際環境的狀況應該會比今年要來的好一些。總體來看,庫存在今年第四季度差不多已經回升,再加上目前金融支持的力度比較大,所以會對未來的經濟增長帶來一個推動作用,明年的增長,應該會比今年略高一些,估計可能會在8%,或者略高一點。
劉戈:我看到的更多地是積極的信號(《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現在公布的這些數據,既可以看到悲觀的一面,也可以看到積極的一面。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和企業接觸,然后去觀察身邊這樣的消費現象,給我更多的是積極的信號,我更多地從積極的角度去理解這樣一些數字。
劉元春:這種趨勢性的下滑是一個中長期的作用力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目前來講,大家對于整個經濟有一些共識,第一個共識就是這種趨勢性的下滑是一個中長期的作用力,由于人口紅利、制度紅利,全球化紅利的下降導致了增速出現這種階段性的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