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史上最長黃金假期結束,旅游井噴和擁擠人潮背后說明什么?從黃金周盛況看未來中國經濟,值得思考和警惕的問題有哪些?《央視財經評論》正在關注。
主持人(沈竹):各位晚上好,這里是正在為您播出的《央視財經評論》,歡迎您的收看,我是沈竹。號稱史上最長的長假,中秋加國慶8天的假期過完了。8天過下來,從各種各樣的新聞報道當中,我們知道這個長假十分地熱鬧。高速公路免費發生了一系列嚴重的擁堵事件;景點是爆滿,限流的同時賺到了很多的錢;就連敦煌的駱駝我們聽說最近也是因為過勞累死了。那這個長假,不知道您是怎么過的?看到了些什么?感受了些什么最深得印象?中國經濟在這8天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又能夠從中領悟和思考出哪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剛剛過去的這個長假。
兩位評論員是我們熟悉的馬光遠和張鴻,那首先我們通過短片來回顧一下這個剛剛過去的長假。
解說:熱詞一:高“堵”公路
長假第一天,京港澳、京開等高速公路北京段車隊綿延超過30公里,國內16省市共計24條高速出現了明顯擁堵,個別熱點路段出現時速20公里以下的極度堵塞。免費通行首日,全國道路旅客運輸量共完成8560萬人,超負荷的流量讓多地“高速路”變成了“高堵路”!
熱詞二:景區“爆棚”
游人爆滿,給旅游景點、餐飲服務、交通運輸等行業帶來了“黃金收入”。但旅游質量卻沒有“黃金標準”。不少游客無奈地抱怨:在路上的時間比在景區的時間多;看到的人比看到的景多。
天津游客:還行吧,就是人太多了,光看人了,都沒辦法欣賞風景,東西都買不了。
湖南游客:別說了,睡也沒睡個好地方,開車在路上反正也擠得很,還說好不好玩。
解說:10月1號故宮的客流量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萬多人次。而僅10月2號一天,故宮一地就接待游客18萬2千多名,成為故宮歷史上單日接待游客最多的一天。
除故宮之外,山東泰山在今年的黃金周期間也迎來了摩肩接踵的游客。10月1號,泰山游客總數接近3.4萬,比往年同期增長70%以上,創歷年單日游客人數新高。而在黃金周的最后一天,這個數字就被刷成了9.2萬。
登山步履維艱,游湖也是摩肩接踵。杭州西湖10月2號接待游客近90萬人次,斷橋上人頭攢動,1分鐘來往游客達到700多人。有網友為此戲稱:斷橋真的要斷了!
同樣在10月2號,面積1.78平方公里的廈門鼓浪嶼,1天內就有近12萬人次上島。而實際上,鼓浪嶼的最佳游客容量只有1.7萬人,爆增的人數讓島上擁擠不堪,有游客計算,在日光巖上要挪動一米得花上5分鐘時間。有網友調侃稱:人太多“鼓浪嶼要沉沒了”。
在四川的樂山大佛和峨眉山景區,游客數量也是出現了井噴的狀況,為了看上一眼樂山大佛,游客要排隊兩到三個小時。
游客:排了半個多小時了吧。
記者:這個時間能接受嗎?
游客:就是有一點不接受,太長了。
主持人:看完了小片子,我們通過幾個照片來分享一下,這個人山人海的長假,我們看到了從長城到天安門,到火車站,到我們最后的一些高速路的收費口,到處都是人滿為患的情景,確實是觸目驚心,很久我們沒有看到過這么一系列的擁堵,一系列的人山人海的景象了,如果用“壯觀”兩個字來形容是絕對不過分的,那我不知道兩位評論員,你們在假期當中有沒有涌入到這些人山人海的地方,是不是看人代替了看景,也是你們的感受?
張鴻(央視財經評論員):我加入了,我覺得挺累的,按照這個長假的流行的問號,沈竹你應該問,你覺得這8天你幸福嗎?如果你問我幸福嗎,或者累不累,我沒法直接回答,我只能回答我去過,我覺得這是中國很多現在的旅游者,他的一個非常直接的要求,就是幸福不幸福,它沒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去過這個地方。
主持人:重要的是,我已經劃過。
張鴻:對。
主持人:劃過之后我們問一下老馬吧,去過了,累過嗎?
馬光遠(央視財經評論員):我同意張鴻的說法,就是我來過,僅此而已,那么至于來了感受怎么樣,我在家里,我在家里邊每天看,我覺得非常累。
主持人:其實看到這樣的景象,我覺得大家肯定有兩種矛盾的態度,一種是覺得真開心,中國內需太旺了,另外一種就是說好像有點高興不起來,為什么高興不起來呢?就是真的有必要這么累嗎,我不知道你們這兩種態度怎么分析?
張鴻:就如果我們說太旺的話,確實消費很旺,但是這個旺是集中在這8天爆發的,你看就這兩天,就在這兩天,各地的旅游景點,然后包括機票出現了什么,出現了大幅的打折,就是你很難說這是一個均衡的、長期的、可持續的一個需求。
主持人:暴漲暴增。
張鴻:對,所以像老馬這種,可能他這兩天宅在家里,這個按洛杉磯時報的說法叫宅度假,就是度假期間,在家里呆著,宅在家里,然后可能過幾天他利用年假,因為他有年假,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年假的,他可能會出去,那個時候價格就下來了,然后那個時候消費也會下來。
主持人:對。
張鴻:也不那么擁擠,長城上可能人會很少。
主持人:對,老馬你決定宅在家里的理由是什么?
馬光遠:我覺得度假是一個非常私密的一個事,非常私人的事,而不是說,我非要跟大家一塊來搞這種大家來同樂,我覺得因為每年我們都會有,會安排時間會出去,所以我覺得我不會去湊這么個熱鬧,而且每年有這么一個很長的時間,我覺得我來集中思考一些問題,也是我的樂。
主持人:逆向思維。
張鴻:老馬是屬于他的需求已經提高了,但是我覺得中國現在的普遍的旅游業需求其實是一個初級階段。
馬光遠:對。
張鴻:就是去過,我去過,我在那合了影了,我不管人多人少,我不管舒服不舒服。
馬光遠:對。
張鴻:但老馬他的理由,他需要融入式,就他到一個地方去,需要在那沉下來,過一段日子。
馬光遠:對,真的需要幸福。
主持人:是說老馬高級了。
馬光遠:不是高級。
主持人:他竟然用了度假這個詞,但是好多人可能現在還沒有到度假的境界。
張鴻:對,我們就是奔忙。
主持人:奔忙,大家累不累,我們現在聽聽網友的一些看法,他說:這種做法不可取,這種黃金周消費的模式,讓中國的基礎設施,都按最大量來配備,堵車、景區擁擠等現象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應該及時的分流,合理配備資源才是我們的發展方向。聰明啊,我們的網友有的時候在現象面前看到了本質,這種分流你們有沒有考慮到,我們到底是不是能不能不這么累?
張鴻:網友比我們聰明,其實他看到了一個本質,就是你這是一個突然爆發出來的一個需求,但是我的所有的設置,旅游設置不能按你爆發出來的需求設置,那樣的話平常會浪費掉,就像一個飯館,它只能有8個人進來吃飯,但是你突然某一天來了20個人。
馬光遠:但是他想接待……
張鴻:我可以勉強接待你20個人,但是我的飯館平常沒有20個人,只有8個人,所以我不能按照你突然冒出這一天來設置我的飯館……
主持人:這種爆增爆減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會給服務業帶來什么樣的難處?
張鴻:如果我按照20個人來設置的話,我就會造成平時的浪費,如果我只按照8個人,平常的這個流量來設置的話,那就會造成當天這一天人特別多,特別擁擠,駱駝會累死。
主持人:所以這是矛盾。
馬光遠:我們看到很多問題,你比如說有一個山,華山,是吧,華山這次出現了一些非常不和諧的一些情形,但是為什么,我想一方面當然是我們人非常多,另一方面的確超出了它的接待能力,你比如說,本來比如說接待兩萬人就可以,兩萬人的話,你能夠保證他能夠準時的下山,但是突然一下子來了八萬人,那么八萬人不管你用多大的力量,你用直升機往下運,也運不下去,那么這樣的話,按照平常華山接待的能力,接待的管理的話,比如兩萬人正好,而且平常他的訓練,他的應急,都是按照兩萬人來的,我覺得兩萬人非常正常,但是要是突然一下子來八萬人的話,不出問題很奇怪,出了問題以后,我們不能責怪說你怎么沒有這方面的能力。
主持人:剛才我們說到了井噴,井噴一方面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內需的力量如此之強大,另一方面,也是讓我們覺得各景區的不可控因素在逐漸的增加,那我們今天也采訪到了中國旅游研究院的院長戴斌先生,那在這樣一個旅游長假誰得意?誰失意?我們聽聽他的說法。
戴斌(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這次黃金周我們預計會有3.62億的旅游人次,會有超過1800億的旅游收入,由于游客量的增長,拉動了自駕車旅游,通過自駕車旅游又拉動了加油站、停車場、汽車租賃、保險等行業,餐飲、零售業、娛樂業,應該也都被全面帶動了,像北京市納入監測的商場,有的一天的營業額已經超過1億元,那我也注意到,那些不是面向移動消費的,而是面向市民在本地消費的這些行業不是太旺盛,比如說像北京的出租車載客量就比較少一些,房地產成交量也不是很活躍,旅游經濟運行的內部系統來看,比如說像一些溫點、冷點的景區,這個需求量、消費量也不是特別大,應該說不是太均衡的。
主持人:各個景點旅游的數量都在增加,游客的數量都在增加,我們看到其實這次井噴很多人找了很多原因,包括五一長假的取消,包括高速公路的第一次免費等等等等,但是這樣的一次井噴讓很多的景點是有點失控的這種狀態,我們不希望這種失控在下一個假期依然的發生,那兩位覺得這次井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你們的分析?
張鴻:我們看一下,就是北京故宮剛才片子里也說了,舉例子,北京故宮最大游客容量是6萬,就是正常的是5萬,最大的飽和的是6萬,但是這些年來一直在超過這個量,2010年時候是12.5萬,今天的18萬,今年是18萬,就超過了已經達到3倍,就如果我們認為超過了最大量的時候,會對這個景區造成傷害的話,那就是說,現在我們已經傷害了它3倍。
前段時間,哈爾濱那個斷橋,后來結果出來說,因為車輛超載,因為橋是有荷載量的,景區和橋其實是一樣的,有最大的容量,超過了是不可以的。我們景區為什么超過了6萬人最大量了,你為什么還要放進去呢。
馬光遠:因為它有激勵。
張鴻:對,我們一個同事去了拉薩,就這個假期,去了拉薩,發現在拉薩那個布達拉宮,他是提前一天預約的,然后你預約到那個地方以后,你如果沒預約上,你就進不去。
主持人:對。
張鴻:它就是限制了你的客流,甚至會在交通上,比如說他說從拉薩到納木措,240公里,240公里的路上,它因為有些山路,怕你危險,它會規定一個時間,4個小時,其實你開3個小時就能到了,4個小時,不能讓你提前到。
馬光遠:這方法好。
張鴻:這些東西,這些東西都是技術上的管理手段,能夠保證第一我們對一個景區能夠愛護,能夠讓它的長期的可持續的利用下去。
馬光遠:實際也是最基本的。
張鴻:第二能夠保證最基本的安全。
馬光遠:我們根本沒有做好作為迎接成為一個旅游大國的一個準備,也就是說,按照國際上比如說按照旅游經濟學,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4千美金的時候,這個國家的旅游產業會出現一個井噴式的發展,也就是說,會有很多人有旅游的需求,有旅游的愿望,并且有旅游的能力,但是我們現在當我們看到每年創新高的時候,新高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我一直反對剛需這個詞,但是我覺得把剛需用在這個地方是非常準確的。
也就是說,現在已經有比如說我們假定,已經有3到4億人,他是有旅游需求的。但是,我們的政策本身,把3到4億人的旅游需求不是分布在365天,而是分布在這8天,也就是我們總是搞,你比如說前段時間搞電商大戰,電商大戰的時候,然后價格降的非常低,然后讓大家來瘋狂的來炒貨,但事實上我們知道,這種價格戰本身對行業的發展也是會造成嚴重損害的,我們現在旅游的發展,眼睛看到只有8天,而不是365天,但事實上從整個旅游產業這么多年的發展來看的話,旅游產業是中國目前很多行業里面,第一個是發展最快的之一,第二點,仍然是一個短缺行業,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去發展,那么如果有很大的空間的話,我們為什么不把公共政策著眼于365天,而是僅僅看在8天呢,我認為是一種短視。
主持人:所謂的井噴式發展,我同意老馬的這個觀點,但是此井噴非彼井噴,今天的井噴集中在這樣一個8天內,帶來了一系列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些個事件也好,后果也好,如何不讓這樣的事件重復,這筆經濟大賬到底該怎么算?稍適休息,繼續我們的評論。
主持人:歡迎各位繼續關注《央視財經評論》,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共同來討論一下剛剛過去長假的這筆經濟帳。那有的帳算起來,我們長假是賺了;有的帳算起來,我們長假是賠了。這筆帳該怎么算?長假經濟我們如何看待?我們通過短片先來梳理一下。
解說:旅游人數、旅游收入雙雙增長,一個超長黃金周,讓中國人爆發出了超強的消費意愿,在經濟增速趨緩的背景下,凸顯了巨大的消費增長潛力。
全國納入監測的119個直報景區點數據顯示,中秋、國慶8天長假期間,共接待游客3424.56萬人次,同比增長20.96%;旅游收入17.65億元,同比增長24.96%。中國旅游研究院預計,今年8天長假,全國旅游接待人次約為3.62億,旅游收入約為1800億元。
美國知名投行美銀美林統計發現,2010年和2011年國慶黃金周,游客人次增長只有6.5%和8.8%,而今年的強勁增長數據著實震驚了他們。美銀美林稱,黃金周的旅游業數據,比唱空中國經濟者所關注的用電量和制造業產出數據可能更為真實。這些數據顯示,擔憂中國經濟硬著陸屬于過慮。美銀美林也一下成了看多中國經濟的“樂天派”。
除了旅游市場,今年國慶黃金周家電業的銷售也很火爆。各地商場的銷售額屢創新高,如火如荼的“促銷大戰”也刺激著本地居民的消費熱情。在浙江蘭溪,一家家用電器賣場的店長告訴記者,整個黃金周,他們的銷售額是平時的4到5倍。
浙江蘭溪某電器賣場店長:主要是以彩電、洗衣機、冰箱為主,彩電的話十月一號當天,零售基本上達到100多臺。
解說:在廣東佛山,不少市民也都計劃抓住國慶促銷的時機大批量選購家電,裝修好新屋好迎接明年的春節。
廣東佛山市民:洗衣機、冰箱、熱水器,還有音響,原計劃本來只打算花一萬塊,對。
記者:現在花多少?
廣州佛山市民:現在花了一萬七、一萬八。
解說:唯一爆冷的是樓市。按照以往的慣例,每年的九、十月份,樓市交易都會異;鸨,但是今年,十一期間,樓市卻顯得異常冷清。在廣州,售樓部看樓的人是寥寥無幾。除了受出游的影響,市區新盤的價格高企,也讓購房者不敢輕易出手。9月30號到10月5號,廣州全市總成交量為731套,環比國慶黃金周前六天成交量下降了70.8%。在上海假日房展會上,許多展位前甚至空無一人,大多數樓盤基本看不到打折廣告。樓盤價格之高,超出許多看房人的預料。
看房者:覺得價格比預期的要高,(北蔡)這里的也要賣3萬多,我覺得好恐怖。
解說:在成都,傳統的銷售旺季9月,成都樓市并沒有出現“金九”行情。而“銀十”的開場大戲秋季房展會成色也是不足,像萬科、龍湖地產這樣的品牌開發商都沒有來,參展樓盤比今年的春交會減少了近50個。
新華社評論指出,政府屢屢表態,挽救經濟下滑不會像過去一樣依賴房地產,故此這次樓市“金九銀十”不再已是預料之中,黃金周樓市的“清涼秋意”反映了購房者的真實預期。
主持人:這個長假讓我們感覺到了我們中國內需的力量,這種消費的熱情是井噴式的爆發出來了,但是同時有的人把消費的方式,跟我們中國經濟做了一個比喻,說同樣都是力量很猛,但是同樣都有一些粗放,同樣都是似乎分配力量時候不是特別的均勻,似乎我們在享受的過程中也不是那么的幸福,那我們這樣的一個粗放的方式,應該從哪個角度有一個推進,能夠讓我們大家在下一個假期感受到有點點幸福的滋味呢?
張鴻:如果你要是和其他的一些行業產業相比的話,旅游市場其實和股市和樓市差不多,可以說是政策市,就是你看我們這個8天長假,這也是政策來決定的,然后今年突然一下免費,這也是政策來決定,不管這個免費帶來了多大的整個銷售量的上漲,但是它是有你政策的突然演變來改變的;氐街袊洕脑,我們經濟也是一樣,要變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不能是掠奪式發展的一個經濟,旅游景點很多時候是掠奪式的來讓游客來。
主持人:賺一把就走。
張鴻:然后這幾天賺一把,其實對旅游景點傷害很大,如果長期這樣的話,那中國經濟和那個駱駝很像,到最后總有一天你會透支,支撐不下去。
馬光遠:當大家有旅游需求的時候,并且旅游成為常態的時候,那么你的政策本身,我前面講過,就是你必須滿足365天的旅游需求,而不是為8天來做準備,所以我覺得,從中國經濟本身的發展,如果說旅游產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引子的話,我們會看到,一開始發展非常快,大家的旅游需求也非常旺盛,但是在旅游過程中發現各種各樣的影響旅游的很多公共政策障礙的話,事實上會抑制大家的需求,大家不敢去旅游,那么不敢去旅游的話,這些人會向什么地方去,都會出國去旅游。
所以張鴻講說,我們到國外去的話,每一個黃金周不僅僅是中國內地的黃金周,全世界人民都在研究中國的黃金周,那么這樣的話,你的很多旅游收入,事實上被國外賺了。
所以我覺得,我們第一個我們一定要擁抱旅游產業井噴式發展的黃金10年,我們這個黃金10年,每一個10年,每一年都應該是365天,而不應該是8天。
主持人:我覺得這個大國實在是人的需求層次特別不一樣,比如說你認為這個就叫休假,那有很多人就是去過,有很多人就一定要到此一游,它的層次是不一樣的,統一的政策,讓你說的政策市的話,如何平衡這種復雜的需求,如果讓你365天均衡式的這種發展,真的能夠落地?兩位有什么建議?
馬光遠:我們看到杭州做得非常好。
張鴻:西湖。
馬光遠:這次黃金周,我覺得就好像對中國的旅游產業這么一個軟件,這么一個大的系統了做了一次測試,我們發現這個測試應該來講的話,我不知道你會不會打一個及格的分數,我是打一個不及格的分數,路上的擁堵,景點的擁堵,出現很多不和諧,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我們系統需要升級,有很多補丁需要去打。
所以我認為,我們仍然沒有做好準備,我們仍然沒有做好準備有這么多的人有旅游需求,我們的這個軟件本身,它的容量太小。
主持人:最后你覺得該怎么準備?
馬光遠:公共政策一定要像張鴻剛才講的,一定要跟上市場,我們現在的很多政策已經落在市場后面,落在需求的后面,也就是說,我們很多人的需求已經跑在前邊,但是政策跟在后邊,那么這樣的話會對很多人的需求造成一定的…
主持人:面對這種需求的多層次,政策上是不是也應該細分一些?
馬光遠:我覺得這得讓市場去劃分,當市場出現很多劃分的時候,那么政策會做出相應的改變,如果讓政策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