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9月6日-10日在棗莊臺兒莊古城隆重舉行。圖為精彩的舞獅表演。(王德慶/攝) |
發展是裝有強大引擎的賽車,綠色發展之路是“一箱油”。通過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努力讓賽車跑得又快又遠
2011年,棗莊成功通過國家轉型評估,未來五年繼續享有新一輪政策資金扶持,為轉型發展增添了強大動力。他們提出“一箱油”理念,把發展比作賽車,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在經濟發展的新賽場,通過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努力讓賽車跑得又快又遠。
棗莊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基地,2009年被國務院批準為東部地區惟一的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試點市。全市上下面對煤炭資源逐步枯竭的嚴峻形勢,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堅定不移地實施城市轉型戰略,著力打好新型城鎮化、服務業發展、工業轉型“三大戰役”,推動經濟社會逐步邁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實現897.3億元,同比增長9.7%;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2.31億元,增長15.0%;固定資產投資402.7億元,增長2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7.2億元,增長14.9%;商業服務業提供稅收占比達到17.2%,首超煤炭行業。
改造棚戶區助推城市轉型
棗莊把棚戶區改造規劃上升到城市轉型的高度,上升到構建魯南“門戶城市”的高度,上升到提升城市建設水平的高度,與建設低碳城市、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發展現代服務業、保護歷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實施整體制拆遷改造,引入城市綜合體、鄰里中心等新概念,彰顯城市建設的先進性、特色性。提出了“城市經濟”的理念,不僅要把“舊房”變“新房”、“舊區”變“新區”,還要把“城市建設”變成“城市經濟”。
從薛城區的棚改規劃圖上可以看到,集中連片的整體拆遷,給城市騰出了大量的建設用地,將規劃建設各類特色街區或商業片區5處、建設城市綜合體或塊狀商業體11處。在已建成的西姚社區鄰里中心,項目負責人介紹說,鄰里中心的建成有效避免了居民區沿街都是門市建設所帶來的臟、亂、差弊病,中心里的業態就可滿足社區居民的日常消費要求。
重點突破培育特色產業
近年來,全市把發展旅游業作為城市轉型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條政府培育市場,市場拉動消費,消費帶動投資,投資助推轉型的旅游發展新路,在全國創造了“棗莊實踐”新模式。
臺兒莊古城順利通過國家5A級景區初評,被確定為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今年以來,文化旅游業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強力培育市場主體。成功舉辦了中國旅游第一“拍”活動,全市12家旅行社通過投標競買的方式“拍”得了17個客源地城市的“棗莊二日游”地接權和市場經營權。二是全面實現旅游發展市場化運作。棗莊已由旅游輸出地轉變為旅游輸入地和集散地,實現了華麗轉身。
從粗放型發展到綠色發展
按照“一箱油”的說法,必須改變過去不計能耗、不計污染的粗放型發展方式,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高起點、高質量建設煤化工項目,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的雙贏。全市煤化工項目都是“招商選資”,根據產業鏈條的要求、根據城市轉型的要求來選的,節能減排達不到要求的項目,投資額再大效益再好也會堅決拒之門外。高標準高質量地引進了一大批像新能鳳凰、聯想控股化工基地一樣的新型煤化工及精細化工企業項目。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建、在建煤化工及精細化工項目51個,總投資達559億元;全市煤化工及精細化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9.6億元。走出了一條潔凈能源、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