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家》刊登了英國財政部的一則招聘廣告,職位很是誘人——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行長。在紙媒上登廣告招募央行行長,這在英國還真是破天荒頭一回。由于本土熱門人選近來均與丑聞有染,潛在的非英籍人選相繼浮出水面……
虛位以待
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日前在英國國會上承認,這還真是英國史上頭一回把這么重要的崗位登報招賢,而本次英國央行行長推選工作,將在公平和公開的競爭中進行。“參照默文·金爵士,我們正在尋找一位智慧、獨立且正直的管理者”,奧斯本說,“我們計劃在年底之前公布繼任者”。
按照英國財政部在廣告中的描述,未來的英國央行行長須有服務于央行的工作履歷或曾在商業銀行中擔任過要職,應具備在央行內部和整個金融市場中樹立威信的能力,必須擁有相應的領導和管理能力,并有政策制定的相應技巧,不僅要了解金融市場和熟知經濟知識,還要能做一名良好的溝通者,掌握人際溝通的策略。同時,新的央行行長還將帶領英格蘭銀行進行針對監管系統的主要改革,包括英格蘭銀行保衛英國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新使命。
英國下院財政委員會主席安德魯·泰利表示,本次英國行長人選的推選,將是卡梅倫政府執政期間最重要的一次人事安排,而工黨發言人鮑爾斯最近在一篇報紙文章中開玩笑地指出,只有超人才配申請這個職位。
據路透社報道,默文·金在英國央行行長這個位置上干了兩個任期總共10年,明年6月30日,他將光榮卸任。繼任者的全球招聘工作本月11日由英國財政部啟動,14日以招聘廣告的形式在《經濟學家》上刊登,應聘者遞交申請的截止日期定在10月8日。之后,英國財政部及央行官員將對競聘者進行多輪面試,最終勝出者還要在英國議會舉行的聽證會上接受問詢。這一切都闖關成功后,按照程序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將接受財政大臣奧斯本和首相卡梅倫的建議,對候選者進行任命。繼任者的首個任期將達8年。
路透社分析說,英國行長人選名單可能在12月5日與政府的秋季經濟報告一并出爐。
誰領風騷
默文·金出生于1948年,早年曾就讀于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之后又前往哈佛大學深造,畢業后曾在劍橋大學和伯明翰大學教書,并擔任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訪問教授。1991年3月,金恩加入英格蘭銀行,出任首席經濟學家和執行董事,1998年6月1日就任副行長,2003年接替愛德華·喬治出任行長。
職場生涯順風順水的默文·金在最近幾年也遭遇了“逆風”,特別是本輪國際金融危機更是暴露了其應急能力偏弱的短板。有報道說,2007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導致英國諾森羅克銀行等金融機構陷入困境,外界一直有批評聲音認為默文·金應對危機過于遲緩。好在英國下議院財政委員會僅僅對默文·金進行了“溫和”批評。
但默文·金本人卻有自我批評的覺悟。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今日》(Today)節目采訪時,他坦誠地表示:“有許多事,我們本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在談到英國央行對金融危機的反應時,默文·金說:“我想自己要是在8月份時早點進行溝通就好了。”此外,根據英國央行年度報告,默文·金2008年獲準享有37.5萬至40萬英鎊的年薪待遇,但他卻主動放棄這一權利,繼續領取此前的29萬英鎊年薪。
原本選拔默文·金的繼任者并非難事,因為內部提拔已是慣例。拿默文·金來說,在擔任英國央行行長之前,他已經服務這家機構十幾個年頭。原本此次最有希望當選的保羅·塔克和默文·金的前任愛德華一樣,也都在英國央行工作了大半輩子。
但就在幾個月前,歐美數家大銀行被指控操縱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巴克萊銀行前任首席執行官戴蒙德在議會作證時將塔克牽連進去,令后者難以自辯,當選之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路透社的一篇文章稱,其他取代默文·金的英國本土候選者還有很多,但他們在英國行行長涉及的領域內或多或少都有“短板”。有報道稱,巴克萊銀行前執行長瓦利、前內閣秘書長奧唐奈、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主席特納、高盛分析師奧尼爾都有可能入闈。有報道說,英國小報《太陽報》(The Sun)的商業主編史蒂夫·豪克斯曾致信奧斯本,稱自己在有關百分比的問題上都很優秀,經濟學成績也不錯,正直又有影響力,還知道公眾需要什么,若當選央行行長,定可為英國帶來安全穩定的銀行體系。
由于本次招聘面向全球,很多非英籍財經人士也成為熱門人選。目前,現任加拿大央行行長馬克·卡尼率先登上了博彩公司的潛在當選人名單,賠率為6賠1。發達國家大多深受金融危機影響,而唯獨加拿大所受影響甚微,卡尼由此聲名鵲起。不過,卡尼本人也早早表示,他目前“非常專注于現有的工作”,還答應擔任加拿大央行行長至2015年,這樣一來,本來很有機會勝出的卡尼自動出局。英國《經濟學家》猜想,前巴西央行行長弗拉加和前波蘭央行行長巴塞羅維茨也是不錯的選擇。
有分析指出,在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里,也有幾位外聘的技術專家,這并不是什么世界末日。既然外籍經理人能夠托起英國汽車業,英國央行讓老外掌舵也并非沒門兒。只不過,作為制定貨幣政策的重要國家機構,英國央行掌握在外人手中多少有些尷尬,而掌管這樣一個組織的外國人,肯定會變成英國媒體的“受氣包”。
兩大使命
無論是本土人士,還是外國“空降兵”,都將接手默文·金留下兩項的艱巨任務。一是刺激經濟增長,二是監管英倫銀行。
為了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刺激本國經濟增長,默文·金主導下的英國央行自2009年3月起一直維持基準利率于0.5%。2011年10月,該行推出第二輪量化寬松計劃,將資產購買規模由2000億英鎊增加至2750億英鎊。今年2月,該行將資產購買規模擴大500億英鎊至3250億英鎊,7月進一步擴大500億英鎊至3750億英鎊。
盡管如此,英國經濟仍面臨巨大挑戰。自去年第四季度起,英國經濟已連續三個季度收縮。代表英國工商界大企業的英國工業聯合會8月底發表經濟展望預測稱,今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同比下降0.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預測為“可能收縮0.7%”。此外,《經濟學人》雜志把英國列為2012年經濟前景最為悲觀的國家之一,英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達到創紀錄的1454億英鎊,是英國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財政赤字;今年還將是20年來英國就業市場最為艱苦的一年,失業人數將升至285萬人,失業率將高達8.8%。
為此,首相卡梅倫和財政大臣奧斯本均表示,英國政府將出臺具體措施鼓勵基礎設施建設及房屋建設,希望對疲弱的經濟形成一些刺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認為,英國需采取更多措施刺激經濟,其中英國央行可能有必要采取進一步寬松措施,包括再次降低基準利率。
接手銀行監管大業,是新任英國央行行長的另一重任。根據2010年6月中旬英國政府做出的調整,從2013年4月起,英國央行將成為該國銀行業的“守門人”,這就要求英國央行行長付出更多汗水、承擔更大責任。
根據英國財政部公布的改革方案,英國金融監管體系將迎來徹底改革,其中包括分解金融服務管理局并將其監管職能轉交給英國央行,后者除監督英國經濟運行外,還將肩負監管借貸方、保險公司和投資銀行的新任務,這將有助于避免信貸危機重演。這是英國政府13年來在金融監管方面進行的最重要的改革,顯示卡梅倫政府與金融危機爆發后頗受詬病的金融監管體系徹底劃清界限的決心。此前,英國的金融監管職能由英國央行、金融服務管理局和財政部三家機構承擔,這一監管體系是前首相布朗在擔任財政大臣時,于1997年制定的。
英國《經濟學家》評論說,未來的英國央行不僅要繼續制定貨幣政策,滿足政府期望的通脹目標,而且還要監督和管理銀行業,通過使用各種政策工具來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默文·金的繼任者必須在上述領域都是行家里手,他可以向政客和公眾解釋清楚央行使用復雜政策工具的動機,同時還要有足夠的外交技巧來處理各個監管機構的關系。這對英國本土的應聘者來說是一道難題,也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奧斯本目光轉向全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