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華社發(fā) |
|
美國蘋果公司日前發(fā)布了iPhone5,盡管是全球最輕薄的一款智能手機,但因缺乏革命性的突破而令大眾略感失望。
記者周末走訪了多家數碼產品店獲悉,目前iPhone5的詢問度并不高,加上超過一萬元的市場預期訂購價,也令不少“果粉”望而卻步。業(yè)內人士認為,智能手機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行業(yè),沒有永遠的輝煌,更沒有永遠不落的太陽,蘋果亦如此。
市場靜待價格“落地”
“iPhone5現在可以接受預訂,需先交3000元的訂金,等香港21日發(fā)售以后,再補齊剩余的金額,現在估計港版iPhone5到上海的價格是13000元,23日左右可以取貨。”上海百腦匯徐家匯店一名銷售人員對記者說,但預訂價格不是最終價格,將根據蘋果官網發(fā)布的定價相應調整。目前,iPhone5在香港的標價是5588港元起。
記者發(fā)現,在周六下午客流比較密集的時間段,前來詢問iPhone5的消費者寥寥無幾。商場內一位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相比iPhone4和4S,這次預訂和詢問的人的確較少,目前也就是幾個老“果粉”追得比較緊。
按照慣例,一般在蘋果新品發(fā)售的第一周內,市場上水貨的價格波幅會很大,一天之內跌掉1000-2000元也是常有的,上述銷售人員建議消費者不要去趕這個“時髦”。“尤其是這次iPhone5不如iPhone4當年在技術和外觀上有顛覆性的改變,預計訂貨量恐怕不會那么火爆。”
記者之后又走訪了太平洋數碼廣場,這里幾乎也沒有一家經銷商打出“預售iPhone5”的招牌。
太平洋數碼廣場一蘋果經銷商說,估計iPhone5到上海的價格一開始會超過一萬元,之后大概也會在7000-8000元左右。iPhone5的市場訂單量會不會暴增,就看到時候價格怎么定,以及貨源缺口有多大。
蘋果與三星的中國之爭
公開信息顯示,三星自今年5月發(fā)布智能手機Galaxy S III以來,截至7月底銷量突破1000萬部,隨后一個月里銷量再增一倍,達到2000萬部,其中在亞洲的銷量達到450萬部,中國大陸的銷量約有200萬部。
易觀國際分析師劉鵬說:“今年二季度,蘋果智能手機在中國的銷量約230萬部,相比之下可以發(fā)現,三星充分利用了iPhone5發(fā)售前的市場真空期,結合奧運會、NFC(近距離支付)等概念做足文章。”
隨著iPhone5的上市,預計三星Galaxy S III會利用降價來積極對抗蘋果的反擊,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iPhone5的銷售前景。
在上海工作了近三年的陳小姐告訴記者,自己正在考慮更換一部手機,相比iPhone4S被稱為“街機”、iPhone5近萬元的“天花板”價格,自己會更傾向于不到5000元的Galaxy S III,不僅有4.8英寸的大屏幕,還擁有“極速連拍”、“畫中畫”等功能。
易觀國際的統計顯示,今年二季度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中,三星同比增長185%、環(huán)比增長5%達到814萬部,市場份額為21.31%,位居第一;而蘋果市場份額僅為5.97%。另外,iPhone和Galaxy的市場爭奪背后,也反映了蘋果iOS和谷歌安卓操作系統的對決。
蘋果需時刻“保鮮”
一些觀察人士分析,iPhone5之所以被看做是蘋果最“普通”的一款智能手機,并非是其產品設計“失敗”,而是用戶在體驗了iPhone4顛覆性的創(chuàng)新之后,經過iPhone4S的平淡過渡,對iPhone5增加了太多的期待。一旦iPhone5沒有帶來革命性的沖擊,就不算成功。
尤其是蘋果一向將市場定位在中高端消費人群,特別是年輕、時尚人群。假設長期無法滿足他們多變的“口味”,用戶群多半會流向以三星為代表的安卓陣營,加上蘋果缺乏對中低端市場的布局,在智能手機市場競爭中,不排除蘋果未來會被安卓陣營“圍剿”。
二季度,安卓系銷量占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從一季度的76.7%提升至82.8%,凈增6.1個百分點;同期,iOS系的占比僅有6%。
另外,根據市場反饋,在如今全球智能機比拼白熱化的過程中,蘋果在產品設計上還缺少一些其他智能手機標準配置的功能,例如手機支付、更大的屏幕、無線充電等。目前主流旗艦智能手機多是4.5英寸,三星5.3英寸的Galaxy Note更是印證了大屏幕的市場需求,而蘋果才剛“踏上”四英寸的舞臺。
市場研究機構IHS iSuppli分析師Wayne Lam表示,過去幾年智能手機創(chuàng)新方面最重要的教訓是,手機廠商必須持續(xù)創(chuàng)新,向市場提供差異化的、獨特的品牌智能手機。在這個市場取得成功的最有效手段是創(chuàng)造出可識別的用戶體驗,創(chuàng)新性的硬件與誘人的應用環(huán)境相結合,持續(xù)吸引住用戶群。
不少人士擔憂,如果蘋果失去了引以為傲的創(chuàng)新,其品牌光環(huán)會逐步褪去,未來在市場競爭中,難保不會陷入從“快速超越對手”到“盡量不被替代”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