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企業因為國際市場貼牌生產而缺乏品牌和核心技術,其發展一直以來遭受爭議。正在東莞舉行的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高層論壇上,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明確指出,在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加工貿易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持外貿平穩增長、穩定企業、促進就業,保持國民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未來面臨著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蔣耀平指出,加工貿易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戰略選擇,是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的主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推動力量,為促進技術進步、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就業、密切內地與臺港澳經貿關系、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蔣耀平強調指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持續動蕩。特別是今年以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國際市場疲軟,世界經濟復蘇過程艱難曲折。我國經濟增長放緩,外貿增速下滑,下行壓力加大。加工貿易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持外貿平穩增長、穩定企業、促進就業,保持國民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面臨著重要戰略機遇期。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國際和國內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國內綜合要素成本仍具比較優勢的戰略機遇期,集中力量,促進加工貿易的穩定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笔Y耀平認為。
蔣耀平還深入分析了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深刻內涵,他認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從根本上說,就是提高整體發展水平,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地位。對國家而言,轉型升級就是提高加工貿易增值率,延長產業鏈,增加國內收益,對產業帶動更大,對就業貢獻更多,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強,而不是簡單地將加工貿易轉變為一般貿易,或者從“放養”轉為“圈養”。對企業而言,轉型升級就是以效益為中心,市場為導向,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加工水平,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增強研發和創新能力,延伸服務環節,擴大市場主導權,從而增強企業效益和競爭力,而不是單純地從來料加工廠轉為獨立法人企業,也不是簡單地放棄勞動密集型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