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以及消費者表示,當前房屋租賃中介市場的一些混亂現象,是推動房租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經損害到一些群體的居住權利。他們建議,當前既要采取加強監管、嚴格執法等常規措施,也需要在市場信息公開、擴大公租房房源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
加強監管 嚴格執法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今年1月至4月的住房租金價格分別上漲2.6%、2.5%、2.1%、2.0%。“我現在是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已經工作四年的南京市高中教師朱曉坤說,“我剛參加工作起就與朋友合租一套61平方米的兩居室,起初租金是每人每月700元,現在漲到1000元,而我每月的收入也就3500元左右。房租漲得比CPI快多了啊!沒有房子,我和談了好多年的女朋友都無法結婚。”
業內人士表示,房租上漲主要是受經濟大環境影響。同時,房屋租賃市場的一些混亂現象也是推高房租的重要因素。他們表示,當前房屋租賃市場已經有較為完備的制度規范,關鍵是加強監管、嚴格執法。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研究總監薛建雄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的《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已經明令禁止搞“群租房”,規定出租住房應當以原設計的房間為最小出租單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積不得低于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廚房、衛生間、陽臺和地下儲藏室不得出租供人員居住。而在當前,打隔斷、租廁所、租地下室、人均面積低于10平方米的情況依然十分普遍,說明政策的執行大打折扣,執行不力損害了政策的權威。
天津易道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婷介紹說,依據《天津市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備案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房地產咨詢機構、房地產經紀機構及其分支機構、房地產估價機構的分支機構應當在領取營業執照后三十日內,到房地產市場管理處辦理備案。從規定看,正規的房地產中介機構不僅要有工商部門核發的經營許可證,并且應當有房地產部門核發的資質證書,否則就屬于超范圍經營或違法行為。“工商、房管等部門需要做的是‘跨前一步’,不要推諉扯皮。”
劉婷還建議加強行業自律,特別是完善租房合同條款,防止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損害消費者利益。她說,租房領域的很多糾紛源于合同條款規定不清,無法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比如,中介機構收取中介費用依據其是否完成了中介服務,在實踐過程中往往存在交納完中介費用后,出租方不出租或者承租方不承租的情況,而中介方往往以已經完成中介服務為由不予退還中介費用,這無疑給當事人造成了損失,因為合同一般都是格式條款,對于中介費用的收取條件一般沒有明確約定。
加強信息公開透明
信息不對稱、不公開、不透明,這是眾多消費者對房屋租賃市場的切身感受。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3820人進行的網絡調查顯示,58.8%的人建議政府協調建立實名認證的租房信息平臺,同時應對中介行業實行黑名單制,一次違規禁止執業。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租賃房源登記備案率偏低,是造成租房市場混亂的重要因素。比如天津市規定,凡從事房屋租賃活動的,需要向區、縣房地產管理局提出登記備案申請。但由于此舉占用租賃雙方的時間和精力,多數人未按照此要求備案,也為日后糾紛埋下了隱患。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建議,各地區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完善實施細則,使登記備案成為維護租賃雙方權益的有效途徑,并且要明確中介機構在推進租房登記備案中的地位、作用和責任。同時,適當減免房屋租賃綜合稅率,鼓勵房主登記備案。在登記備案方式上,可采取電話備案、網絡備案、上門服務等方式,使出租房屋登記備案工作更為快捷、便民。
房東信息真實與否、租房者是不是“正經人”,這些是出租方和承租方共同關心的問題。業內人士表示,房屋買賣時,買賣雙方手續詳細,審查嚴格,雙方的真實身份能夠得到確認,而房租租賃時手續簡便,業主和租戶通常僅憑草擬的合同就達成交易,其中暗藏許多風險。建議公安部門、房管部門與中介公司互相配合,對房屋租賃雙方也進行嚴格審核。
進一步擴大公租房房源
業內人士和消費者還表示,房屋租賃是與房屋交易同樣重要的市場,政府宜進一步擴大公租房、廉租房等房源,以“市場化手段、公益化目的”穩定租賃市場價格,緩解年輕人和中低收入群體的居住困難。
辜勝阻曾做過調查,發現許多年輕人寧愿花三分之二的收入來租房,也不愿意去住公租房。他們的顧慮在于公租房面積太小,位置太偏,選擇性太少,質量也堪憂。辜勝阻建議,政府公租房建設要廣開渠道、多樣化籌措社會房源。而且公租房應該適應市場需求,符合年輕人的居住習慣和工作生活規律。例如,去年貴陽首創的收儲社會閑置房作為公租房的“房屋銀行”租賃模式,與北京即將推行的“官辦中介”出租房屋措施,都是值得借鑒的方法。
中國住房制度研究會特聘專家、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運清認為,解決租房問題,擴大房源是關鍵。他建議,各級政府應以政府為主導,公辦民辦相結合,加大公租房建設力度,并用廉租房政策解決公租房的租金價格問題。在如何利用民間資源方面,周運清建議,在城中村的改造過程中,采用公司化、股份制的模式,調動城中村居民的參與積極性,經過重新規劃建設,將部分城中村改造成為規范的房屋租賃村,實現雙贏。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當前宜加快推進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建設,讓這類租金低、租賃關系穩定的保障性住房盡快形成有效供應,增加出租房源的供應量。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收購一些存量房源加以改造,供應給租賃市場,以緩解供需矛盾。
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建議,為了推動公租房市場的健康發展,稅收政策應該更加合理,征收環節更加合理;政府有關部門應該更多監管交易環節,為交易雙方提供更多保障;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廉租房供應市場,改變消費者買房養老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