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咨詢報告認為:中國銀行業須尋求差異化業務新增長點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近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銀行業市值縮水20%以上。但令人矚目的是,銀行業價值的范圍和規模從發達市場轉向新興國家。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市值重心的轉移進一步動搖了全球頂尖銀行的排名。
“過去十年是中國銀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受益于高利差的信貸驅動型高速增長,多家中國領先銀行已成功躋身世界大銀行排行榜單。但是,嚴重依賴傳統企業信貸的強周期性發展模式將難以持續,尤其在經濟增速放緩和利率市場化推進的大背景下,中國銀行業必須尋求差異化的業務新興增長點,調整業務結構,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戰略方向的重新思考和對商業模式的調整已經勢在必行。”BCG北京辦公室合伙人黃河表示。
報告認為,除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特例以外,發達國家的銀行業嚴重受挫,股東總回報(TSR)和利潤令人失望。
總體形勢是銀行業價值從西半球向東半球轉移,BCG于2008年首先發現了這一趨勢。從2007年到2011年,西歐銀行業市值暴跌58%,中東歐銀行業市值損失47%,而全球銀行業總市值在此期間蒸發34%。北美銀行業的表現相對好一些,其市值在這四年中損失了25%。
價值的轉移無疑重新調整了全球頂級銀行的排名。前10大銀行繼續由中國和北美主導,分別有4家銀行進入前10名行列,但來自歐元區的銀行正滑出前30名的榜單。
研究報告的撰稿人之一、BCG資深合伙人Ranu
Dayal表示:“新興市場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歐洲銀行業占全球總市值比例大幅下滑也反映了這一點——從2007年的35%下滑至2011年的23%,而亞太銀行業在2011年占全球總市值比例將近36%。雖然北美銀行業的表現要好一些,其2011年的總體市值上升3個百分點,占比達到27%,但全球銀行業價值轉移的整體趨勢是不言而喻的。”
黃河指出:“新興國家銀行的出色表現主要歸結于兩個簡單的原因。首先,它們受益于大量首次開立銀行賬戶、申請貸款并參與其它銀行業務活動的客戶和企業。其次,不斷增加的富裕客戶有助于提高銀行業務收入。”
BCG北京辦公室董事經理何大勇表示:“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大陸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之一。國內銀行應該抓住中國銀行市場仍在快速成長的契機,夯實國內業務基礎,建立國內領先地位,國際化并非是所有銀行在當前時點的必選項。對于希望尋求國際化發展的國內銀行而言,現階段全球銀行業的較低估值和一些國際銀行的歸核化趨勢提供了較好的并購發展契機。同時,還可以有選擇性地在具有活力的新興市場進行業務拓展。”
另一項重要發現是:商業模式至關重要。即使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中,合適的商業模式(如交易銀行業務)也可以造就股東總回報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