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22日在香港開幕,海內外各界嘉賓匯聚一堂,聚焦中國海外投資相關話題。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22日表示,香港在貿易、金融和企業服務方面的國際地位和優勢,有助內地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曾俊華當天在第二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的“同享香港優勢、開展海外市場”平行專題論壇上致辭時表示,內地企業“走出去”對于以優質現代服務業為主要產業的香港來說,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據商務部統計,上半年內地在全球116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直接投資,當中有超60%是投資到香港或通過香港而向外投資。
他還認為,香港在3方面具有特別優勢,可以協助有志“走出去”的內地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和尋覓投資機會。
比利時瓦隆區副主席兼區經濟和外貿部長馬赫國22日在香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實施海外投資戰略有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與平衡,是“非常正面的”。
馬赫國表示,中國實施海外投資戰略有利于促進國際間的經濟交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許多外國企業選擇中國進行投資,中國企業自然應該到海外去投資”。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素帕猜·巴尼巴滴則表示,在全球經濟轉型和世界經濟復蘇不確定性猶存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海外拓展需運用“巧戰略”。
素帕猜22日在第二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主旨演講中表示,生產成本上漲是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下一步中國企業要進入全球市場,就要利用他們積累的經驗和能力,進行更有價值和知識含量的活動,提升自己在成本結構不斷變化的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而不是停留在其中一個或者比較低端的環節。中國企業可以參與整條價值鏈當中,當中國經濟日趨資本化和知識化時,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就可以轉移至其他發展中國家。
素帕猜說:“對于走出去或者想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非洲地區擁有巨大的潛能。”他表示,希望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避免再犯以往一些跨國公司所犯下的錯誤,加強風險防控,積極承擔企業對當地社會和環境的責任。
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22日在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說,依靠香港完善的商貿服務體系,臺灣的國際化經驗和先進的轉運體創新技術,大陸龐大的市場規模、具有競爭力的成本以及強勢的經濟生產需求,兩岸三地已整合成優勢互補又緊密相連的“鐵三角”結構,在全球價值鏈中形成最完整、最堅固的產業鏈。
此外,深圳市市長許勤22日在香港表示,前海已具備大規模開發開放的條件,將成為深圳新一輪改革發展的熱點。
由香港中國商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22日在香港會展中心開幕,吸引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位政府官員、投資者、企業高管、專家學者與會。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與會嘉賓就年會主題“全球經濟轉型與中國海外投資新模式”展開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