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相比6月回落0.1個百分點,是自今年4月以來連續第三個月回落,同時也創下了年內低點。而同一天公布的匯豐版制造業PMI數據顯示,該指數7月終值為49.3%,盡管為三個月高點,但已經連續9個月低于50%的榮枯分水嶺。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穩增長”政策開始發力,但當前經濟形勢仍不樂觀,要實現三季度筑底、四季度回升,仍有待“穩增長”政策繼續給力。
從構成PMI的11個分項指數來看,同前一月相比,只有原材料庫存指數略升,其余指數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產成品庫存指數降勢突出,降幅達到4.3個百分點,指數下降到48%,其余指數降幅較小,多在1個百分點以內。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作為宏觀經濟先行指數的制造業PMI走勢,未來中國整體經濟走勢如何?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相關負責人指出,7月PMI指數降幅繼續縮小,表明經濟增長筑底企穩跡象進一步明顯。隨著穩增長的政策發力,在整體趨穩的格局下,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速將穩定下來,加之去年下半年基數較低,經濟有可能溫和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一些影響穩增長的下行壓力仍未消除,產能過剩矛盾未見明顯緩解,仍需密切關注。7月生產指數雖然仍有回落,但相對于新訂單指數仍然維持較高水平,為51.8%,高出新訂單指數2.8個百分點;需求回升仍然偏弱,尤其是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兩月回落至50%以下,后期出口增速有可能趨弱。這些情況說明當前經濟發展下行壓力依然沒有完全消除,仍需將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盡管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仍保持平穩,但匯豐及官方PMI指數都顯示就業市場壓力有所加大。鑒于就業指數為滯后指數,政策層應早做應對以避免失業大幅增加可能帶來的不良沖擊。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表示,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比較大,堅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優化信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