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實習的大約有50個應屆畢業生,能夠留下的大概只有3人,整個招募比例也就在6%左右,而去年公司實習最終錄用比例接近10%。”在一個咖啡廳相遇的法國某高等商學院學生路易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如果經濟繼續下滑,法國就業形勢還會更差,我對未來的前景很迷茫。”
高失業陰霾現在正籠罩著巴黎這一浪漫之都。
路易斯正在一家全球知名的電子商務公司進行實習,希望明年畢業后能夠順利留下來工作。
但是隨著歐債危機的持續發酵,法國經濟也難以幸免,就業形勢一下子變得岌岌可危。路易斯最近就聽說自己實習的公司已公開縮減了雇傭計劃。
年輕人就業難
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對法國經濟的影響直接反映在該國就業市場。法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法國登記失業人數達到創紀錄的294萬人,同比增加7.8%。法國失業人口已連續14個月攀升,今年可能將達到創紀錄的300萬人。
“經濟的下滑導致企業盈利下降,就業市場格外冷清。”路易斯告訴我們,在就業過程中屢屢受挫、碰壁,讓很多底層的法國年輕人“心灰意懶”。
“尤其是那些沒有高的學歷,沒有足夠專業知識的年輕人,本來就在競爭市場中處于弱勢。而近期法國就業市場的萎靡更是讓他們不愿意投簡歷,簡直喪失了找工作的激情。”
不僅是即將畢業的學生就業難,現在法國各大企業都普遍通過裁員來壓縮企業的成本。路易斯告訴我們,目前法國勞工法律對已婚的工人還是給予了比較大的保護,“但這導致很多未婚的年輕人成為企業的裁員對象,因為他們沒有家庭的負擔”。
不過即使被裁員了,法國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也不會對失業者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德勤法國合伙人Gabriel
Attias指出,一般來說,法國員工連續工作6個月,就可以享受8個月失業救濟;連續工作18個月,可以享受兩年的救濟,“在此期間,你需要向政府證明你擁有足夠的積極工作態度,期間你要不停的投簡歷,到企業進行面試”。
但正是政府提供的高福利以及有些法國人殷實的家境,讓“很多法國年輕人都非常現實地選擇失業”。
法國是目前歐洲最低生活標準定得最高的國家之一。失業救濟一般是工資收入的60%左右,這個收入不用上稅。一些年輕人現在即使領取失業救濟,金額也達到了1000歐元以上的水平,這基本上和一些企業提供的稅后薪酬水平相差不大。
對于一些拿著失業金的人們,如果考慮到他們打零工賺取的一部分收入,甚至比正常就業的人能獲得更多的工資收入。
此外,目前很多年輕人的失業和他們不愿意降低姿態從事一些體力勞動有關。一位法國人告訴我們,在法國,實際上水暖工、清潔工等藍領工作的收入不菲,甚至要超過大學老師、律師和醫生的收入。
他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在法國一個水管工的收費標準是每小時70-100歐元,一天差不多可以掙到將近500-700歐元,“而且都是現金支付,可以逃稅”。而一名醫生一天看病的費用也不過在500歐元左右,一天的收入還不如水管工。
但是即使有著高收入的誘惑,很多法國年輕人仍舊不屑去做體力工作。和某法國金融機構經濟學家交談時,他就直言不諱地表示,如果子女做體力活,會讓他覺得很丟臉,沒面子。
一位外國留學生這樣評價他的法國同學,他們不是懶散,而是挑剔。當我們在為長期居住權而努力的時候,他們卻是在尋覓更好的工作機會。
企業經營壓力增大
近來,“裁員過冬”似乎已成為法國各大企業應對歐債危機、產業環境惡化的救命稻草。但是法國企業的裁員卻遭到了員工極大的抵制。
作為歐洲第二大汽車廠商,標致雪鐵龍集團(PSA)上半年汽車部門虧損達6.62億歐元,本月法國汽車制造商標致雪鐵龍公布未來預計將裁減8000個職位,并將于2014年關閉該集團位于巴黎大區塞納圣德尼省的工廠。
此舉引起軒然大波。法國當地時間25日,數百工人聚集到在靠近香榭麗舍大街上的標致雪鐵龍巴黎總部抗議裁員。雪鐵龍工人情緒激動地表示:“我們必須向企業發出強烈的信號”……工人被企業拋棄了,他們必須改變思路。”“企業要關閉工廠,這是要把我們趕到更遠的地方去工作。這不公平!”
法國政府高層近日數次約見標志雪鐵龍總裁進行協調。法國政府還推出包括提高環保汽車補貼力度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試圖挽救陷入低谷的汽車制造業。
但是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法國不少企業都出現了經營困難的窘境,裁員勢在必行。法國航空公司(Air
France)已確認將裁減超過5000個職位,法國電訊設備制造商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也表示將在全球裁減5000個職位。
一家法國小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未來勞資雙方的分歧會越來越大,相信沖突會不斷加劇。他說:“目前雖然企業經營壓力較大,但是我們還沒有辭退過一名員工。辭退員工面臨非常大的法律風險,除了企業需要支付3-6個月生活保障費用外,企業還擔心陷入和員工之間的漫長而曠日持久的法律訴訟。”
Gabriel
Attias認為,這意味著2012年可能是法國就業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甚至比2009年夏天的形勢更嚴峻。預計到今年年底,法國的失業率將達到10%。
高福利政策須改變
高福利政策以及代價高昂的社會保障制度,已成為了今天制約法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
法國企業界早已不堪承受高昂勞工成本和社會福利制度的重壓,紛紛建言政府盡快采取“休克行動”,減輕企業負擔,考慮使用直接稅替代社會福利費。
Gabriel
Attias介紹說,二戰后法國正處于重建階段,就業市場景氣,各界收入都不錯。當時老年人也少,法國在此期間經歷了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但正是由于歐洲國家歷來的高福利政策,使得歐洲各國在經濟發展上缺乏一種活力,并且在財政支出上遠高于非高福利國家。高福利成為高赤字的一個重要源頭。
數十年來,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一直以“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體系自居。然而,隨著近年來歐洲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加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失業率居高不下,高福利社會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受到極大質疑。尤其是為了維持免費醫療保健、長期失業救濟、高額養老金、悠長假期等,導致一些國家開始寅吃卯糧,依賴外債維持財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歐洲經濟增長放緩,政府債務問題開始暴露,失業率也長期居高不下。西班牙失業率高達25%,葡萄牙、希臘、愛爾蘭失業率均超過12%。隨著債務危機迅速蔓延,歐洲各國被迫緊縮財政與改革社會福利制度。
布魯塞爾知名智庫歐洲政策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祖勒格強調,當前歐盟推動的各種救助機制和財政緊縮政策大多只能緩解或拖延危機,難以標本兼治。長遠來看,歐洲高福利國家必須進行體制性改革,特別是社會福利制度和鼓勵經濟增長的公共政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