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闖關后上市的科恒股份,從一開始就飽受市場質疑。
不論是從2010年首次過會時的業績成長性不足,還是到今年3月再度上會時業績飆升后的疑竇叢生,再到公司上市前一天公司發布的中期業績“變臉”公告,科恒股份令很多投資者疑慮重重。
對此,有資深券商保薦人士認為,公司股票上市還沒亮相,業績預警公告卻先期而至。這樣來看,公司包裝上市的痕跡太過明顯。
“很難說保薦人對項目起到了嚴格把關的作用。明明知道公司業績波動劇烈,我們也很奇怪,項目為何能在創業板發審委一路通行過關。”該人士稱。
而力推科恒股份成功上市的“包裝”高手,正是國信證券。其兩名保薦代表人分別為楊健和陳大漢。
不過,在一眾游資看來,話題正好是借機炒作的最佳理由。7月26日,科恒股份的首秀亮相便成為了游資爆炒的契機。在游資的哄抬下,科恒股份股價一路逆勢飆升,盤中更是兩度觸及臨停紅線而被暫時停牌。
游資無懼利空爆炒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科恒股份上市前的一天,公司就已經發布了今年中期業績預減公告。公司稱,與上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約4100萬元-44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約48.24%-44.45%。而在去年中期,科恒股份實現凈利潤為7921萬元。
在提及公司今年中期業績下降的原因時,科恒股份表示,一是,由于原材料價格下降,導致公司存貨利得下降。二是,目前公司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正處于復審期間,公司暫按25%所得稅稅率預繳所得稅。
不過,即使若按15%的所得稅稅率計算,公司2012年1-6月實現凈利潤也僅約為4646.67萬元-4986.67萬元,比2011年同期凈利潤7921萬元下降約41.34%-37.04%。
不過,對于公司今年中期業績“變臉”的不利消息,游資主力卻并不以為然。
當天,科恒股份以61元的開盤價跳空高開之后,股價便被急速拉升,交易尚不足一分鐘,因盤中漲幅較開盤價漲幅達10%被停牌,若其與48元的發行價相比,當時股價已大漲39.79%。
此后,科恒股份因盤中換手率達到或超過50%,于當日10時32分15秒起臨時停牌。
當天臨收盤前,科恒股份股價再度走高,盤中摸高至73.20元。截至終盤,較發行價大漲52.4%,收報73.15元。全日達84.68%。
據深交所當天公布的龍虎榜交易信息顯示,當天買入的前五大主力全部為游資席位營業部。
其中,國泰君安順德大良、廣發證券梅州梅江二路、上海證券溫州謝池商城、萬和證券深圳筍崗東路、東吳證券常州關河中路等5家營業部全天分別買入1368.4863萬元、1269.7290萬元、1127.1420萬元、1127.6144萬元、1060.9082萬元。
與此同時,機構席位卻樂得大肆出貨。全天,共有兩大機構現身前五大主力賣出席位,合計共拋售4874.5萬元。
公司業績上演“過山車”
不過,在游資爆炒公司股價的背后,公司業績表現卻玩起了“過山車”,考驗著投資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因為此前,科恒股份2011年業績大幅飆升的關鍵得益于存貨利得的大幅增值,并不是靠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據公司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2011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同比增長200.63%;凈利潤首次過億達到1.88億元,同比增長429.24%;毛利率則在2010年的基礎上大幅增至27.16%。
公司稱,存貨余額逐年增加,主要是由于生產經營規模擴大所致。其中,2011年末存貨余額增幅較大則是由于原材料價格上升,使得存貨在數量降低的情況下,存貨余額出現大幅增長。
前述資深券商保薦人士稱,作為一家原材料稀土95%依靠購買的加工型企業,科恒股份未來仍將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風險。
“如果公司未來無法再獲取存貨利得,或稀土價格出現大幅波動,這些都勢必會對公司的業績造成不利影響,其業績穩定性令人擔憂。”該人士強調。
可以佐證的是,公司最終以48元/股的價格,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發行的背后就為公司業績上演“過山車”打下了伏筆。
按公司說法,公司此次公開發行定價48元對應的市盈率為12.94倍。按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2012年7月24日發布的證監會行業分類公司所屬行業平均市盈率,公司所處行業的平均市盈率為32.6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