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8個月,實際控制人已經換了兩次,走馬燈式變更的原因頗為蹊蹺。
多倫股份今日公告,公司接到第一大股東多倫投資(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多倫投資)的通知,公司實際控制人李勇鴻已通過轉讓方式減持間接持有的公司全部股權,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相比陳隆基將轉讓多倫股份獲得暴利,李勇鴻此次轉讓給鮮言,虧損2000萬元。同時,李勇鴻沒有及時公告股權轉讓一事已涉嫌信披違規。
李勇鴻入主8個月打退堂鼓
早在7月21日,多倫股份停牌公告稱事涉公司第一大股東股權變更事項,由于公告所需資料不全,董事會及實際控制人承諾將盡快要求相關人員提供所需資料,并最遲于7月26日之前公告并復牌。今日公告如約而至。多倫股份公告稱,接到第一大股東多倫投資的通知,獲知公司實際控制人李勇鴻已通過轉讓方式減持了所間接持有的全部股權,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權益變動報告書稱,鮮言通過其實際控制的HILLTOPGLOBALGROUP
LIMITED和 ON
EVERGROUPLIMITED,分別在5月21日和6月27日各以2億元和1.4億元向李勇鴻收購其所持有的多倫投資51%和49%的股權。因多倫投資持有多倫股份4000萬股股份,占多倫股份總股本的11.75%,為多倫股份的控股股東。鮮言進而成為多倫股份的實際控制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鮮言也是一個資本玩家。資料顯示,鮮言于2003年7月至2010年6月任上海賓利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2011年7月至今任
FINE NINE ASSETSMANAGEMENT LIMITED董事。目前還擔任HILLTOP GLOBAL GROUP
LIMITED董事,以及ONEVER GROUP
LIMITED董事。后面三家英國公司都是由鮮言100%控股,并且都是注冊于英屬維爾京群島。眾所周知,將公司注冊于稅收優惠的英屬維爾京群島然后“隔岸控股”是眾多資本玩家慣用的手法之一。
未及時披露涉嫌信披違規
細心的投資者可能還記得,李勇鴻是在8個月前才成為多倫股份實際控制人的。當時他以3.6億元從陳隆基手中接過公司控股權。當時李勇鴻稱收購是看好多倫投資發展前景,希望通過收購實現“個人財富增值的最大化”。同時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對多倫股份資產及負債作出購買或置換的可能性,擇機以合法方式協助上市公司獲得煤化工產業優質項目,打造新型煤化工完整產業鏈,從而可能改變多倫股份主營業務或者對主營業務作出重大調整。現在看來,李勇鴻當時的承諾只是在放煙霧。
僅8個月時間,李勇鴻就打起了退堂鼓。不過,他此次是虧損出局。相比當時出資3.6億元獲得11.75%股權,如今轉讓價僅為3.4億元,虧損了2000萬元。原本打算實現“個人財富最大化”的李勇鴻為何甘于虧損出局?這讓人費解。
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7月3日,李勇鴻就完成股權轉讓,但是多倫股份在7月18日才接到通知,涉嫌違規。多倫股份今日也同時公告,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李勇鴻應當披露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但自公司收到上述來函至今,董事會一直未能與李勇鴻本人取得聯系,也未能通過多倫投資與李勇鴻取得聯系,且李勇鴻至今也尚未提供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至公司董事會。李勇鴻未履行法定信息披露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