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蕪湖驕陽似火。
在蕪湖經濟開發區鳳鳴湖南路21號,靜靜躺著一片荒地,這是鑫科材料即將非公開發行募資投入的新項目工業用地。
這項擬募資9.3億元的項目,剛剛獲得了鑫科材料股東大會的通過,但是背后的疑問卻還沒有解答。
記者調查后發現,鑫科材料此次非公開發行的募投項目不僅投資總金額和蕪湖市環保局出具的公示存在差異,且項目未來新增產能如何消化也沒有明確。
而上市12年來,鑫科材料通過IPO和再融資,擬在市場圈錢17.2億元,但現今分紅僅1.5億元。
變化無常的募投項目
按照鑫科材料6月21日披露的2012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顯示,此次擬非公開發行14000萬股,每股發行價不低于6.50元,合計擬募資9.3億元。
這筆錢將投資到“年產40萬噸高精度電子銅帶項目”,建設期為2年。該項目總投資額為12.4億元,除9.3億元屬于本次非公開發行募資以外,剩余資金將由2008年非公開發行的剩余資金3.1億元來填補。
不過,這份最終的募資預案,與此前公示的明顯不同。
記者在蕪湖調查時,在蕪湖市環保局得到了兩份關于鑫科材料關于該項目的公示,第一次公示的時間為2012年3月20日,鑫科材料該項目的總投資為9.98億元。2012年5月9日第二次公示,該項目的總投資金額變成了10.76億元。
然而,這個投資總金額最終變成了12.4億元。
“這個項目從最初商議到最終披露,投資金額和建設規模一直在商討中。最終,公司董事會經過多方論證確定了12.4億元的投資金額。”鑫科材料證券事務代表張龍在7月20日股東大會上對記者表示。
不僅僅是投資金額數據差距較大,建設規模亦有區別。
和第二份公示材料相比,鑫科材料的公告中沒有了“電纜銅帶”和“高精度框架材料”的產能,取而代之的是“電子引線框架帶”和“高彈性錫磷青銅帶”!白儔浩縻~帶”和“太陽能帶”項目分別擴大了1000噸產能和2000噸產能,而黃銅帶項目由12000噸減至8000噸。
規模的改變并不是問題的關鍵。最令投資者關注的是,該項目究竟收益幾何?
記者發現,鑫科材料并沒有給出該項目詳盡的可行性分析。在其公告中,對于“項目可行性分析”僅僅羅列了“技術可行性”、“生產設備水平”、“技術人員準備”和“市場銷售渠道準備”4個小章節,但是對于新增的4萬噸產能如何消化卻只字未提。
7月23日,一位新材料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鑫科材料屬于銅加工業,與整個宏觀經濟聯系相當密切。“一旦宏觀經濟出現惡化,4萬噸產能的消化將受到很大影響。且公司也沒有在預案中,對消化產能提出合理、可行的措施!
在他看來,鑫科材料此次投資的目的,是打算往高端產品上發展,“但是,高端市場相對于鑫科材料屬于陌生領域,如何開發新的客戶尚不確定!
分紅不及一成募資
事實上,鑫科材料的募投項目“前科”并不好。
2008年一季度,鑫科材料非公開發行3950萬股,募集資金4.2億元。但是,其中的3.1億元并未產生合理的投資回報,這些資金在銀行里一躺就是4年。
其中,“年產15000噸引線框架銅帶項目”至今尚未實施。最終,鑫科材料決定將該項目的資金變更用于“年產4萬噸高精度電子銅帶項目”。
“公司當初是怎么論證這個項目的可行性呢?”一位地處上海的基金經理直言,既然上一次定增的項目都沒有實施好,“那么,誰能保證這一次的募投項目就一定能順利實施,且實現預期效益呢?”
從目前看,鑫科材料對“年產4萬噸高精度電子銅帶項目”前景信心十足。
其公告對該項目的經濟效益分析是“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均新增銷售收入(含稅)254496萬元,年均利潤總額20316.16萬元,項目實現凈利潤17268.74萬元。
“一個凈利潤只能達到3000萬元左右的企業,說自己未來有個項目的凈利潤能達到1.7億,你會相信嗎?”上述基金經理提出質疑。
記者隨后統計了鑫科材料至2000年上市以來全部年報,其2000年上市當年營業收入為7.16億元,凈利潤為2786.27萬元;到了2011年,鑫科材料的營業收入達到50.14億元,但是凈利潤也僅為3410.05萬元。
即使在其最賺錢的2007年,其凈利潤不過7270.88萬元。
而記者注意到,在鑫科材料上市的12年中,截至2011年末合計實現凈利潤3.69億元,現金分紅合計1.52億元。但是其融資能力可謂強悍,除去IPO融資3.6億元以外,鑫科材料2008年再融資4.3億元,如果此次9.3億元再融資成功,其將合計從市場融資17.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