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陸續召開黨代會,選出新一屆領導班子。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自身地域特征不同,各地黨代會報告體現出個性的一面,但經濟轉型、城鄉統籌、限制公權、創新社會管理等成為各地共識。
各地黨代會勾勒發展藍圖
全國31個省(區、市)黨代會已全部落幕,新一屆省級黨委領導班子的施政路線也日漸清晰。
未來五年發展定位區域特征明顯
縱觀各省的黨代會報告,“科學發展”是重要主線,青海、陜西、江西等20個省份,直接將“科學發展”寫入黨代會報告標題。此外,山西、新疆、福建、西藏、云南、湖北等6省區還提到了“跨越式發展”。
按比例來看,內陸省份多以“發展”作為黨代會報告的中心主題,多地明確提出自身的區域發展目標。云南提出“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陜西、四川分別將“西部強省”和“西部經濟發展高地”作為發展目標,中部大省河南則喊出“中原崛起”。
相比之下,沿海省份的報告題目更多突出“轉型”和“創新”。廣東強調“加快轉型升級”,上海提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浙江則把“深化創業創新”寫人黨代會報告標題。
在4個直轄市中,除了身處西部的重慶,北京、上海、天津均將“國際化”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北京的黨代會報告中,二十余次提及“世界城市”,天津將“國際港口城市”作為發展目標,而上海則提出“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20省市GDP想翻倍
除了廣東等地沒有明確GDP目標,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提出赫赫的經濟發展計劃。
遼寧等近20個省(區、市),均提出了未來5年GDP或人均GDP、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同時倍增的目標。
北京等地盡管沒有5年倍增計劃,但其目標也讓人捏一把汗:北京今后5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兩萬美元左右,這比 2011年人均GDPI.2萬美元的基數要增長
60%以上。按此判斷,北京在未來5年年人均 GDP要增長10%以上。
多省提幸福、尊嚴
在新疆黨代會上,區委書記張春賢提出“要切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首要目標,讓老百姓的生活充滿陽光、尊嚴、幸福和希望”。新疆還首次將“民生優先、群眾第一”寫入黨代會報告。
湖北則首次提出“幸福湖北”的概念。此外,黑龍江、安徽、廣東、福建、甘肅、青海等省的黨代會報告標題均明確將“幸福”一詞作為發展愿景。
各省列出的具體民生工作重點中,均在促進收人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方面有重要表述。
內蒙古提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把改善民生落到真金白銀上”。
浙江則明確“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有效調節過高收入”。
江蘇和青海提出“增加居民經營性收入”;山東、湖南、黑龍江、安徽等省份則稱將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措辭嚴厲,齊聲“反腐”
北京提出,抓住權力結構和運行這個關鍵,全力推動權力結構科學化配置、權力運行規范化監督和廉政風險信息化防控三個體系建設,形成以積極防范為核心、以強化管理為手段的科學防控機制。
上海提出,將著力推動以預算公開為核心的政務公開,推動公共資金分配、公共權力運行、公共資源配置、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務供給的公開透明,不斷增強各級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廣東提出,探索群眾監督權力和資本的有效方式,規范權力和資本的行為。報告稱,必須強化民主法治,尤其要加強程序性法規建設,保障規則公平、機會公平和權利公平,努力消除靠人情、關系辦事的現象。
浙江提出,要健全具有浙江特點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為重點,落實黨內監督條例,嚴格執行廉政準則,深化防止利益沖突工作,完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懲治腐敗,對腐敗案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統籌城鄉:深化土地和戶籍改革
四川指出,深入推進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逐步擴大省內改革試點范圍,并探索建立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機制、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變革推進機制,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重慶指出,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的戰略重點,要深化農村產權改革,健全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穩妥開展農房和農村集體資產交易改革試點。深化城鄉建設用地和“地票”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繼續探索“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居民房屋產權、林權)抵押貸款,擴大農業保險。
安徽提出,要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為切人點,下大力氣解決進城農民在就業、住房、社保、醫療衛生、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蓋。
此外,在江蘇、湖南、內蒙古、海南、陜西、天津等地報告中,關于“統籌城鄉發展”的表述均未“缺席”。
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創新社會管理
上海提出,將完善常住人口居住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合理調控人口規模和結構的有效機制,促進來滬從業人員更好地融人。
廣東表示,要進一步破除地域、戶籍等限制,促進社會階層之間的良性流動,防止社會階層固化和“代際傳遞”;完善異地務工人員積分人戶城鎮、考錄公務員、參加社會管理等制度。
北京提出,要推動包容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同步推進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各類發展主體創造公平的發展環境。
安徽表示,堅持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完善社會矛盾調解機制,深人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不斷鞏固和擴大社會管理的群眾基礎。
“樹立多邊受益、共生共濟、合作共贏理念,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求同存異、化異趨同,推動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利益共同體。”陜西指出,要全面推行重大工程和決策社會風險評估,從源頭上解決矛盾糾紛。
此外,河南、遼寧、廣東、黑龍江、福建、江蘇等省份也都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構建服務型政府
在大部制改革、公務員分類管理、省直管縣等方面先行探索的廣東提出,要解決政府職能越位、錯位、缺位等問題,使政府真正成為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深圳、順德綜合配套改革的成功經驗將繼續推廣。
海南提出要下大力氣把提高行政審批效率作為行政體制改革的一大著力點,加快推行島內無障礙旅游,提高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水平。
浙江提出要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加強統籌設計和整體配套,在行政管理體制、經濟體制和社會領域改革上取得更大進展。深入推進南京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扎實抓好省直管縣與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農村改革試驗區等國家試點工作。
天津表示,要深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堅持責權利相統一,理順市和區縣管理職能,完善行政審批制度,建設服務、責任、法治、廉潔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