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地成為創業板首個過會后因媒體質疑財務造假而終止IPO審查的公司。上周五,中國證監會向媒體通報稱,已經要求新大地的中介機構對媒體報道涉及的問題進行核查。
而按照今年新股發行改革中對中介機構提出的監管要求,新大地的中介機構南京證券、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和立信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如果確實存在失職、失信行為,將很有可能被追究責任,并受到包括限制業務申請在內的行政處罰。
“今年新股發行改革在保薦方面,一個重要的政策轉變是要求保薦機構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不是僅僅依賴于保薦代表人的個人信譽保障發行人的質量。”北京一家券商的資深保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另一方面,一位證監會相關人士也對本報記者明確表示,證監會一貫重視媒體輿論對IPO中發行人信息披露的監督,希望借助嚴肅的報道形成監管合力,共同提高發行人的信息披露質量。“雖然存在少數媒體報道不實的情況,并對發行人的正常申請造成影響,但一碼事歸一碼事,發行人如果隱瞞信息甚至造假被媒體報道出來,監管部門一定會嚴肅處理。”這位人士說。
同時,對于中介機構,這位證監會人士也表示:“有的保代還沒有記者敬業,媒體記者可以去現場數電線桿子,這個工作比保代做得扎實得多。”
新規明確保薦機構責任
新大地及其中介機構算是撞到了槍眼上。
對于近年來首發上市的重大信息披露遺漏和財務造假,監管部門的處罰力度并不足以產生足夠大的震懾,特別是相關中介機構沒有承擔必要的責任。
在此前爆出丑聞的蘇州恒久和勝景山河案例中,證監會未對相關的中介機構作出處罰。最終承擔責任的僅僅是保薦代表人個人。如蘇州恒久首發項目的保薦代表人、廣發證券股份的劉旭陽和廉彥被監管談話和出具監管警示函,12個月內不受理其負責的保薦項目。勝景山河的保代、平安證券(微博)的林輝和周凌云則被吊銷了保代資格。
事實上,證券業界也對這種重保代、輕保薦機構的現象都有詬病,這主要是出于責、權、利不對等。保代享受著高額工資津貼和項目提成,但對項目質量的把關卻動力不足;一些規模較小的證券公司為了有投行業績裝點門面,過度倚重保代,造成投行部門的風險控制流于形式。更重要的因素是,保代群體獎金和差旅成本過高,直接拖累了證券公司整體的業績,因此不少證券公司的老總一直在通過證券業協會呼吁加大保代供給。
證監會最終于今年早些時候接受了證券業協會投行委員會的建議,把保代同時可以承接的簽字項目數量提高一倍;與此同時,證監會要求保薦機構對發行人的質量承擔更多的責任。
為了解決首次發行中突出存在的財務信息質量問題,證監會在今年對新股發行體制全方面的改革中也“重點關照”了保薦機構、律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應承擔的責任。
其中,保薦機構擔負對發行人和其他中介機構提供的信息進行盡職核查的職責,擔負的責任也最大。
今年5月底,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提高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質量有關問題的意見》(下稱《意見》),將發行人列為財務信息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同時也明確了相關中介機構的責任和追究機制。
《意見》稱,對于發行人的財務造假、利潤操縱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將堅決予以查處,并對負有責任的相關中介機構和相關人員予以懲處。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文件對中介機構的失職、失信行為規定了具體而嚴厲的處罰措施,首要的就是建立“不良行為記錄制度并納入統一監管體系,形成監管合力”。這意味著新股發行中保薦機構的不良行為,將很有可能影響該證券公司其他業務申請的行政審核。
此外,根據各相關中介機構不良行為的性質和情節,證監會將分別采取責令改正、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等行政監管措施;構成違法違規的,依法進行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上述不良行為記錄及有關監管措施也將記入誠信檔案。
南京證券的標本意義
如果說平安證券在勝景山河項目上失足緣于內控沒有跟上項目數量,那么被新大地“坑了”的南京證券,則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項目數量不足的中小券商的窘境——當相對質量更高的項目都被大型券商搶走的時候,對投行部門同樣花費很大力氣投入的中小券商,很難拒絕那些質量并不理想的發行人。
通過查詢證監會保薦信用系統,記者發現南京證券一共登記了11個首發項目,其中有2個撤回,2個不予核準。如果新大地最終未能通過核準,那么南京證券保薦的首發項目通過率僅為55%。
作為一家地方性券商,南京證券仍然在投行方面投入了較多的資源,整個投資銀行總部員工達到79人,擁有11名保代。但在投行業務競爭日益激烈的境況下,南京證券一方面缺乏新的項目,另一方面過往項目積累的客戶資源也出現流失。
如南京證券保薦的塔牌集團上市后將保薦機構更換為第一創業(現為一創摩根),由后者為其發行的可轉換債券提供保薦服務。南京證券保薦的超華科技二度上會才最終得以發行,公司上市后于2011年另行聘請廣發證券作為其非公開發行的保薦機構。
此外,南京證券還曾擔任南京銀行配股項目的保薦機構,后者是南京證券的關聯方,同為一個實際控制人(南京紫金控股)控制。
南京證券的保薦代表有不少是在公司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員工,近年來也從其他證券公司招聘了部分保代,但均缺乏一線大券商的從業背景。
擔任新大地保薦代表人的是南京證券投資銀行二部總經理廖建華和投資銀行一部高級經理胡冰。曾經在大學任教的廖建華是2004年注冊的首批保薦代表。這個群體既讓人羨慕又有著自己的不幸——他們獲得保代資格正值熊市,發行項目寥寥,甚至長期停發新股。因此首批保代中不乏熬不住中途出國或者改行的人。廖建華的職業生涯似乎并不順利,前后轉戰了5家券商,其中他獲得保代資格時所在的泰陽證券早已消失,后來工作過的信泰證券、華林證券也都是規模不大的證券公司。
1971年出生的胡冰,進入證券行業的時間不足5年,2011年才注冊成為保薦代表人。新大地是胡冰具體負責的第一個保薦項目。
“南京證券如果因為新大地的問題被處罰,也值得其他類似的地方性券商思考,是不是有必要繼續在高要求、高投入、高風險的IPO業務上跟一線大券商去競爭?這樣做有性價比嗎?”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