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中國經濟半年報。近年來國際輿論對看空中國經濟與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越來越多,在統計局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事實勝于雄辯,從上半年的數據情況來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緩中見穩,穩中有進,本身就說明國外看空中國經濟的言論缺乏依據。
盛來運稱,最近看到不少這方面的文章,國外的一些媒體和專家對中國經濟增速回落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但更多的是在積極地評價中國經濟的發展對世界經濟復蘇的貢獻,同時也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
盛來運表示,他對中國經濟未來的前景充滿信心,尤其是對中國能夠通過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充滿信心。
信心首先來自于中國發展基本面的認識。雖然中國的經濟處于結構轉型期,但是推動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中國現在仍然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和市場化的進程之中,這“四化”將釋放出巨大的投資和消費能量,支撐經濟增長。
另外還有兩個基本面,與此相伴隨的基本面也需要重視。一個是中國地域發展的差距比較大,東、中、西部地區差距比較明顯,中西部地區發展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能力以及后發優勢都非常大。另外是中國仍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以前是以吃穿為主的消費結構,向以住、行、教育、旅游這種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的結構在過渡,這要持續若干年。
發展的信心還來自于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推動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堅定不移地進行技術創新,目前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企業角度,在這方面都已經形成了共識,這也會極大地提升中國發展的能力。
信心還來自于中國政府駕馭調控能力方面的信心。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政府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還有空間。所以沒有理由不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
相關鏈接
2012年中國經濟半年報:GDP同比增長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