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債務深不可測
賢成集團處于融資極其困難、拆東墻補西墻的還債狀態中,債務問題如滾雪球般積蓄,資金鏈存有較大風險。
7月2日,在前期已申請凍結基礎上,廣州市天河區法院再次發出(2012)穗天法執字第
2633 號之九《協助執行通知書》,合計輪候凍結西寧國新持有的賢成礦業約
3.59億股股限售流通股和1.41億股無限售流通股。公告還顯示,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法院也加入對西寧國新所持5億股賢成礦業股份的凍結。
這意味著廣州市天河區法院等多地法院等凍結了西寧國新持有的全部賢成礦業股權。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據凍結資產價值不應超過標的規定,考慮股票波動因素,西寧國新及其背后的賢成集團可能存在逾10億元的爭議債務問題。
公告顯示,賢成礦業的直接大股東為西寧國新,賢成集團通過廣州天藝服裝有限公司和廣州盛立投資有限公司控股西寧國新64.8%的股權,從而成為賢成礦業的間接大股東,同時,賢成集團最大股東為黃賢優。簡單來說,黃賢優通過四級關系間接控制著賢成礦業,為實際控制人。
據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賢成集團情況報告顯示,2010年、2011年,賢成集團的資產總計為18.38億元和18.98億元;負債總額分別為9.65億元和11.50億元,資產負債率由52.50%急速升至60.59%。更令人不解的是,其長期負債為0,也就是說,賢成集團債務基本為還債周期在一年之內的短期負債。
再查賢成集團的收入狀況,2010年及2011年,其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8.11億元和8.22億元;營業外收入分別為415萬元和1222萬元,且連續兩年投資收益均為零。
這預示著賢成集團處于融資極其困難,拆東墻補西墻的還債狀態中,債務問題如滾雪球般積蓄,資金鏈存有較大風險。
關聯擔保“案中案”
鐘文波“受命”參與對外借款,具體經辦多項借款,“后來黃賢優不認部分債務,畢竟牽涉大量民間借款,其中虛實仍不好說……”
賢成集團及西寧國新再度陷入龐大債務黑洞,賢成礦業難逃一劫。
這一次,賢成集團債務黑洞已波及賢成礦業及其剛依靠定增募資15億元從而增資控股的子公司創新礦業。
賢成礦業在6月27日公告中稱,廣西梧州市萬秀區法院于
4 月 23
日根據原告韓雪松的申請,以賢成集團、西寧國新借款本金、利息逾期不還及創新礦業為其借款提供擔保為由,在賢成礦業及創新礦業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凍結了創新礦業募集資金專管賬戶中合計共
2.4
億元的募集資金。
賢成礦業則表示,經創新礦業徹底核查,已書面確認未對該筆借款提供過任何形式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擔保。
但本報記者輾轉獲得了相關方面向法院提交的
“擔保合同”。該合同簽署于2011年12月9日,債務人為賢成集團及西寧國新,債權人為韓雪松,身份證信息顯示韓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人,是“80后”,擔保人為創新礦業。
該合同顯示,賢成集團、西寧國新分兩次分別于2011年11月21日、12月9日向韓雪松借款1億元、2000萬元,合計1.2億元。擔保合同注明,“賢成集團、西寧國新向韓雪松的借款完全是為了創新礦業的利益,故經三方平等協商,為了增加債權人對債務人的信心,創新礦業自愿作為擔保人對借款提供擔保,并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擔保合同,創新礦業擔保的包括1.2億元借款本金,以及由此產生的利息、違約責任和韓雪松為了實現債權而支出的全部費用;創新礦業將與賢成集團等共同承擔清償責任。
對于該合同,賢成集團及賢成礦業方面內部人士提醒,其關鍵細節在簽字人及落款時間上。
合同文件上,除韓雪松簽字及指印外,創新礦業加蓋公章,代表人一欄簽署“臧靜濤”一名,臧靜濤為賢成礦業董事長;在賢成集團及西寧國新簽字處,代表人一處皆由“鐘文波”簽署,并加蓋公章,鐘是賢成集團及西寧國新法人代表。
而本報記者調查獲知,在擔保合同簽署日——2011年12月9日,創新礦業法定代表人為陳高祺,并非臧靜濤,工商信息顯示,陳于2009年至2011年12月29日擔任創新礦業法定代表人,后任董事總經理,臧靜濤直到12月29日后才接任創新礦業法定代表人。
賢成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臧靜濤和陳高祺皆對上述事項表示不知情,“臧靜濤還說不是其本人簽字,有人偽造簽名。”但至于鐘文波是否真的參與簽名,該內部人士表示仍不能確定。
近期,賢成集團股東黃賢優擬將其所持有的40%股權、李奕明、鐘文波、鄧孜敏等三人擬將其持有的賢成集團各3.165%股權轉讓給自然人李潤祺。此外,鐘文波以身體健康原因,剛于6
月 1 日辭去賢成礦業監事職務。
賢成礦業在公告中表示,現已基本查明該事件為賢成集團、西寧國新內部高管出于個人私利,假借公司下屬關聯公司的名義,趁賢成集團及西寧國新有較大融資需求之機,采取隱瞞借貸總額、真實借貸利率,甚至虛構、偽造出借人身份、私刻公章、偽造法人簽名等不法手段,憑空虛增賢成集團、西寧國新債務,并最終導致相關債權人通過法院惡意凍結創新礦業募集資金專管賬戶資金。
賢成礦業稱,董事會已會同并責成創新礦業啟動相關法律程序,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請申訴,要求將涉及本案的審理由廣西梧州指定到廣西高院審理,同時立即聯絡賢成集團、西寧國新等關聯單位向公安機關報案。
本報記者掌握的“報案材料”顯示,相關擔保存在法定代表人不符以及私刻公章等問題。另據了解,公安機關已受理該案。
不過,也有知情人士透露,鐘文波“受命”參與對外借款,具體經辦多項借款,“后來黃賢優不認部分債務,畢竟牽涉大量民間借款,其中虛實仍不好說。從這點上來說,賢成礦業的擔保陰影也不能全部清除。”
記者從廣東部分地區法院獲得的信息顯示,賢成礦業已卷入大股東方面的借貸問題中。今年2月至今,賢成礦業有約2.5億元的5筆債務被追索,其中一筆1.2億元的債務已結,仍剩下4筆合計1.3億元的債務仍在執行中。
上述1.2億元債務由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立案時間為2月10日,案號為(2012)深中法執字第00062號,案號顯示,該筆1.2億元債務由賢成礦業、西寧國新以及鐘文波參與借貸及擔保。
賢成礦業卷入的剩下4筆債務皆與賢成集團方面有關。
“畫大餅”玩轉資本
賢成集團自稱擁有鈦礦資產,但其工作人員都無法說出鈦礦身在何處,賢成集團辦公地點的宣傳欄中對于鈦礦所處的地理位置也只字不提。
7月9日,南粵銀行聯系本報記者稱,經核查南粵銀行向賢成集團貸款1個多億元,賢成集團申報的貸款目的是投向煤礦資產,南粵銀行的風險處置方案則在進行中。
6月30日,賢成礦業公布了控股股東西寧國新所持全部股權的質押情況。西寧國新質押對象包含廣東華廈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廣東匯金典當股份有限公司、興業銀行廣州分行等多家機構以及劉東明、池智良等20多名自然人。
上述質押信息中,賢成礦業并未公布質押金額。而據本報記者了解,西寧國新持有的賢成礦業全部5億股股份大約可獲9億元質押借款。
其中,發生于2012年5月24日的一筆質押還暴露了西寧國新和賢成集團的部分資金去向。披露信息顯示,深圳市金瑞格融資擔保公司獲質押股數為1275萬股,占賢成礦業總股本0.8%。
該筆質押背后,實際上是一個類信托計劃的私募股權基金。今年5月22日,名為“深圳市金瑞格高贏一期投資基金合伙企業”開始發行,這一私募股權基金計劃募資1億元,投向廣州裕成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股權和可轉債等方式為其提供1億元流動資金借款。與一般意義上的私募股權基金不同的是,該基金對收益有著明確的描述:投資100-300萬年收益率11%,300-1000萬年收益率13%,1000萬以上年收益率14%,按季付息。
在信用增級介紹中,賢成礦業限售股之股權收益權成為質押,質押率為60%,賢成集團還對基金投資收益不足部分履行無條件補足義務,西寧國新及賢成集團控制人黃賢優提供無限連帶責任擔保。5月24日,西寧國新將所持的1275萬股的賢成礦業股票(占總股本0.80%)質押給了深圳金瑞格。通過這樣的途徑,賢成礦業0.80%的股權借道質押獲得借款達1億元。
7月3日,本報記者就此走訪了上述質押的質權人深圳金瑞格。對于賢成礦業股權被輪候凍結,該公司負責此擔保項目的內部人士表示“多少感到意外”。
但該人士仍然強調,一系列債務都是股東層面的事情,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還是比較干凈的。“黃賢優大量借款主要是用以收礦。”該人士另透露,黃賢優轉讓賢成礦業間接控股股東賢成集團40%股權給自然人李潤祺,根本目的便是為了引入戰略合作者,用以解決債務問題,“這人有一定能量和資金實力。”
在廣州珠江新城合景國際金融廣場的賢成集團辦公室的宣傳墻上,一幅由黃賢優用《沁園春》詞牌名填詞的《再五年·屹東方》赫然醒目,該詞寫到,“用非凡智,做非凡事。”黃賢優所謂的“非凡事”,可從另一幅宣傳介紹中體現,即:“力爭五年內實現總資產規模達千億元、擁有3家以上上市公司的大型投資控股集團。”
對黃賢優來說,“玩轉資本”四個字即是所謂的“非凡智”。
據賢成集團的成長歷史,其從紡織業起家,后混跡于房地產,近年來又將目光投向于礦產類。據了解,自2007年開始,賢成集團開始集中所有資源致力進軍以煤炭、石材、有色金屬等嚴重依賴資金的礦產領域。
近兩年的礦熱,更是撩動著賢成集團的神經。據賢成集團的宣傳資料稱,2011年5月,賢成集團收購兩個鈦礦礦山,并稱要將加大整合鈦產業鏈,在2-3年內實現資源儲量達3000萬噸以上,兩礦綜合年產鈦精礦85萬噸,高鈦渣15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24億元,并計劃增加鈦白粉生產線,逐步發展成為鈦產業的深加工及利用,生產鈦合金等,使鈦產業在5年內達到過千億的資產規模。
目前,賢成集團還將進一步收購鐵礦、螢石礦和有色金屬礦。賢成集團還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整合2-3個大型有色金屬企業。除了上述的大手筆之外,2011年4月,賢成集團又啟動梅州文化旅游項目,與梅州市政府打造梅州文化、影視、娛樂、休閑和旅游勝地,項目總投資約為50億元。
不過,相關人士表示,西寧國新和賢成集團深陷巨額債務而持續進行大筆收購的情況并不多見,“如此背景下宣稱的對外投資也很有可能存不實問題。”賢成集團自稱擁有的鈦礦資產,但其工作人員都無法說出鈦礦身在何處,賢成集團辦公地點的宣傳欄中對于鈦礦所處的地理位置也只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