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2%,漲幅較5月份大幅回落0.8個百分點,創下29個月以來的新低。
這是自2010年5月以來,CPI漲幅首次跌破3%。經濟學家認為,由于新漲價因素與翹尾因素同處下行通道,從6月開始CPI漲幅將進入“2”的新階段,預計這一局面至少維持到三季度末。這就為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出臺打開了空間,未來可能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
數據顯示,6月CPI環比負增長0.6%,較5月的負增長0.3%繼續加快。新漲價因素與翹尾因素的同時減少,被認為是6月CPI漲幅大幅下行的主要原因。6月食品價格環比大幅下降1.6%,同比漲幅回落至3.8%,創兩年半新低,僅拉動CPI同比上漲約1.2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已連續五個月下降,同比降幅擴大至12.2%;鮮菜價格同比上漲僅12.1%,環比降幅擴大至15.2%。此外,6月份翹尾因素下降0.3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4%,與上月持平。
“6月份翹尾影響已經很低,同時對CPI影響最大的食品價格一直在下降。總體來說和前期的數據觀察相吻合,比較客觀地反映了經濟運行狀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說。
前瞻地看,經濟學家預測至少在三季度內,CPI同比漲幅都會在3%以下。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6月CPI同比漲2.2%,整體仍保持穩定回落走勢。未來一段時間,回落程度會減緩并保持在一個合理區間,這種情況可能會一直延續到三季度末。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稱,預計未來4個月CPI同比漲幅都會在2.1%至2.2%。
交通銀行分析認為,從翹尾因素來看,6至9月將是CPI快速下降通道,平均每月下降0.4個百分點。而剔除翹尾因素,6月新漲價因素約0.7%,較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表明近期消費市場略顯疲弱。另外非食品CPI環比漲幅也將由正轉負,顯示弱勢的生產價格已逐漸傳導至消費價格。
“預計三季度物價將繼續下行,四季度或有小幅回升,全年運行態勢為前低后高,年末物價漲幅的高度則取決于穩增長系列政策實施的效果。”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宇雯說。
未來一段時間CPI漲幅將處于低位,為降準降息打開了空間。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在通脹壓力仍在走弱的背景下,支持增長的相關政策仍可繼續加大力度。預計未來貨幣政策仍以數量型寬松工具為主,至年末還有兩次共計200個基點的準備金率下調,此外還有進一步的財政政策刺激。”他預測最快未來幾天內就會再次下調準備金率。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表示,如果CPI仍將按照目前的速度下滑,那么中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面臨通縮的風險。由于負產出缺口不斷擴大,中國的政策放松力度也可能大于預期。而通脹風險明顯下降,中國將使用更多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推動整體經濟增長。
“我們維持此前的觀點,認為央行將在本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此后在下半年還將降準100個基點。”劉利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瑞銀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則認為還會降息。她說,物價漲幅的趨緩使得下半年有更多的貨幣政策操作空間,有可能繼續采取降低利率的措施。預計8月至9月間還會下調利率一次。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則認為,從當前中國經濟的運行情況看,采取各種措施穩增長肯定是必要的,但應當把握好度,切忌宏觀調控政策轉向太快,刺激過頭。未來貨幣政策諸如降準降息一定要慎用。對許多企業而言,比增長率下滑更為可怕的是成本上升造成的利潤大幅下滑,因此更重要的是通過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管理提升等手段幫助企業增加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