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午間,永安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于6月29日收到中國證監會武漢稽查局的《立案稽查通知書》:因你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及相關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你公司立案稽查。一位接近永安藥業及其董事長陳勇的知情人士昨日下午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公司遭立案稽查主要是由內幕交易、高管違規減持引發,并涉嫌違規信息披露。
環境違法未及時披露
“這件事很早以前我們就知道了。”上述人士表示,即便有媒體和投資者提出質疑,也沒有引起公司高管的足夠重視。“太把自己當回事,東窗事發是遲早的事。”
根據上述人士描述,“這件事”指的正是永安藥業去年遭國家環保部掛牌督辦后,并沒有立即披露說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狀態和可能產生的影響,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據媒體報道,永安藥業環保問題由來已久,湖北省環保廳曾分別于去年10月1~5日、10月9日和12月初,對永安藥業進行了三次環保調查,并將相關結果由潛江市環保局交給永安藥業。
其中,湖北省環保廳向潛江市環保局下發鄂環辦[2011]256號文件,直指永安藥業涉及三大環境問題,并責令公司限期整改,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停止稀釋生產廢水,整改工作應在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補辦環保驗收手續等。
然而,永安藥業在隨后長達2個月的時間里,一直未披露環保部門的調查結果,僅在當年11月3日發布異動公告時稍加提及。
但實際情況是,據當地媒體消息,鄂環辦[2011]256號文件下發后不久,即10月20日,潛江市便召開了全市企業環保整治動員會。會上,環保部門就潛江市部分企業違規排放污水等問題進行了通報。
該報道稱,由于潛江市部分企業排放污水導致漢南河受到污染,引起國家、省環保部門高度重視,前期已組織專程來潛江進行了聯合實地調查。永安藥業等企業在會上作表態性發言。
案發高管違規減持
在向公眾及投資者隱瞞環保違法的重大利空消息同時,公司10位高管集中在去年10月底至11月初進行減持,而永安藥業股價亦在這段時間連續上漲,其中11月1日、11月2日分別漲停,11月3日再上漲9.6%,以至于上述10位董監高大多在16元/股左右的高價套現。累計賣出股票達1437.9078萬股,占永安藥業總股本1.87億股的7.69%。
蹊蹺的是,就在上述高管完成減持之后,永安藥業股價開始出現大跌,至去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永安藥業的股價已跌至11.52元/股。
而昨日午間披露的“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稽查”消息更引發永安藥業午盤開盤后股價跳水,最終收于11.20元/股,大跌7.36%。
但令廣大中小投資者更感憤恨的是,永安藥業早在上月29日下午已收到被查通知,但公司并沒有第一時間對外發布公告。
“這是典型的利用職務之便,故意延遲發布利空公告,通過減持股票達到減少個人損失的目的,是棄公司和中小股民利益于不顧的內幕交易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相關規定。”一位法律界人士指出。
從昨日下午開始,本報記者試圖與公司高管取得聯系,但遺憾的是,包括董事長陳勇、董秘聶振亞在內的多位公司高管的電話均無法接通。
對此,永安藥業財務總監呂金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沒有否認“高管違規減持”之說,并以“我們已經發了被查公告”作為回應。
根據環保部督辦要求,如永安藥業在2012年6月底前不能完成限期整改任務,或將被責令關閉。今年1月,潛江市環保局亦要求永安藥業限期補辦4萬噸環氧乙烷項目環評手續。
然而,就在今年4月,湖北省環保廳官網轉載新華網文章顯示,經記者實地調查,一根直徑超過1米的污水管從永安藥業廠區內伸出,污水管中排出散發著刺鼻氣味的黃綠色污水,污水與其他企業外排的水混合后流入漢江支流漢南河。
截至發稿,湖北省環保廳、潛江市環保局官網均無法查找到永安藥業4萬噸環氧乙烷等項目的環保驗收或環評公示公告。